◎ 青岛公司 郭忠磊 陶林胜 刘磊
今年青岛公司的项目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大重点工程同步进行,泥泞的土地里,轰隆隆的机器旁,狭窄的井筒中,处处有他们工作的身影,他们经历了冬的寒冷刺骨,饱受过春的多风干燥,体验着夏的热浪翻滚,他们就是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们。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
坚决不拖工程的后腿
“他已经整整五天没有回家了。”青岛鑫汇公司项目部于向波经理告诉笔者。
初春的深夜,处处弥漫着一股股凉意。青岛鑫汇公司I号脉深部开采主井施工现场,依旧闪烁的灯光,与天边的几颗星星遥相呼应。一个略显“蹒跚”的身影在认真地检查着供电线路,这是他连续第五天值班了。他就是青岛鑫汇公司项目部电力主管冷长平。
“那个时候,主井基建工程刚开始准备,工作千头万绪,高压线刚接好,电力还有些不稳定,所以我们大家必须盯靠在现场,大家伙都不容易。”回想起那几天的情景,冷长平感慨道。
“即便如此,也该有时间回家一趟吧,您怎么会这么‘忙’呢?”,面对笔者的不解,冷长平翻开随手携带的工作记录本将那几天的情况向笔者娓娓道来:“其实,中间一天我回家了,只不过刚进家门又被‘拽’了回来,呵呵……”面对辛劳,却如此幽默轻松,他笑了笑接着说:“就是赶巧了,项目部的值班表和矿级领导值班表是连在一起的,期间北竖井卷扬机坏了,那天晚上一直修到11点多,项目重要,也不能耽误生产啊”,他接着说:“后面这几天我们又开始架设从风井到主井的高压线,那时天还挺冷的,风吹得我们直打哆嗦,有的同事顾不上喝水,嘴唇都干裂了,大家心里清楚,我们耽误一天,整个工程就耽误一天,我们坚决不能拖工程的后腿!就这样,在唐工的带领下,原本需要十天完成的工作,我们七天就完成了,为主井顺利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施工队中的“钢铁战士”
青岛金星公司主井施工队队长冯好军的家在河北邢台,在施工现场,他的队友李林彦对笔者说:“这里距邢台来回1200公里,再加上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冯队长自打过年开班到现在没回过一次家,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项目建设上”。
冯好军是个做事周到、细致的人,小到队友的衣食住行,大到施工组织、现场协调、工作调度、监督管理等,不管事务多么繁杂,他都能做得有条不紊。
为了加快推进工程进展,主井工程实行滚班作业,各道工序衔接紧凑,而作为队长的冯好军不仅要处理好这一大堆事务,还要随时深入井下查看施工状况、岩石性质、现场不安全因素等情况,一天下来,冯好军的休息时间都不到几个小时,但每次看到他,他总是精神抖擞,从未显现出一丝倦意,为此,队友们亲切地称他为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钢铁战士”。
多出的一副拐杖
前些天,笔者无意在青岛莱西公司物资装备部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副拐杖。面对这位“新成员”,笔者有些好奇,几番打听得知,原来该公司机电主任工程师段洪智前些天在设备检查时不慎扭伤了脚。老段今年已57岁,医生说他这个年纪康复起来会慢一些,一再嘱咐他要好好静养一段时间,可是,他却坚持拄着拐杖回来上班了。
看到伏案专注审图的老段,笔者关心地问道:“脚受伤了,怎么不养好了再回来上班?”老段笑着说:“哪有那么娇贵?!坐着办公,只要不多走动是不会影响康复的。”这时,老段看了一眼手中的图纸,接着说道:“这图纸如果不仔细审查,整个设备订购就容易出现失误,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因为耽误订货而影响整体订购进度,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再审审,确保不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明天可就要设备招标了。”
在工地过节
节假日正常上班,在青岛公司已经成为常态。端午节,在青岛莱西公司选厂建设工地,笔者遇到该公司基建办主任孙文新。他告诉笔者,今年要想提前建成投产,选厂是关键,基建时间紧、任务重,决不能因为过节而影响了进度。
笔者了解到,自选厂、尾矿库项目开工以来,孙文新就主动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到了项目建设中。看着他发红的双眼和浓重的黑眼圈,一边的同事告诉笔者,“为了推进工程项目,熬夜加班已经成了孙主任的家常便饭,他每天休息的时间还不到6个小时呢。”
在整个青岛公司项目建设场上,像冷长平、冯好军、段洪智、孙文新这样勇于发扬“五加二、白加黑”黄金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的建设者们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是青岛公司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