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武纪事
编者按:齐鲁事业部组织开展向侯学武同志学习活动以后,引起集团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关注。按照集团党委的部署安排,7月7-8日,企业文化部邀请省国资委宣信处负责人、《大众日报》、《山东国资》、《中国黄金报》记者,以及齐鲁矿业事业部、玲珑金矿、三山岛金矿、焦家金矿、新城金矿的宣传骨干,组成联合采访团,赴玲珑金矿对其常务副总经理侯学武事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采访。采访团先后对玲珑金矿总经理王成龙、玲珑金矿班子成员、侯学武的家人、老领导、老工友、老下属进行了全面采访,形成系列宣传稿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侯学武事迹,综合反映他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将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玲珑金矿 张明凯 姜立鹏 王学麟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成龙同志(玲珑金矿总经理王成龙)在党校学习,在家主持工作的学武同志(常务副总经理侯学武)非常认真、非常敬业,他们的工作配合地非常好。”
“记忆中还有这么一件事,当年拟提任学武同志为常务副总前,时任集团主要领导想顺路见见学武同志,但具体时间不好确定。我当时就说,要见他得提前约好,要不他就下井去了。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玉民
出生于1958年的侯学武,给人最直观的感触就是一个字:老。他18岁就业到玲珑金矿,在一个矿山一干就是41年,明年即将退休,可谓“老玲珑”;他历任井下毛工、班长、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分矿副矿长、分矿矿长、总矿副职、正职级常务副职,几乎干遍了生产口所有类别的岗位,可谓“老资历”;他2006年担任矿山副职,先后经历了四次领导班子调整,陪了四任“班长”,可谓“老班底”;他11年来一直分管矿山生产,是集团目前矿山企业中持续分管生产工作年纪最大、时间最长的,可谓“老生产”。当然,他还是同事心中的“老伙计”、“老大哥”、妻子心中的“老伴儿”、女儿心中的“老父亲”……
然而,认识久了,接触多了,了解深了,人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种强烈的感慨:他赋予了“老”太多 “新”内涵。他,就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他把“老”演绎为“赤诚”和“热爱”
侯学武有多么热爱玲珑金矿、痴心于矿山生产?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回答。
采访时,只要说到玲珑,谈起工作,侯学武的眼中就饱含深情。四十一年如一日,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每天中最有效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矿山。可以说:时间,说明了一切。而艾青的这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应是他此时心境的最好诠释。
“你若问侯学武对玲珑的爱有多深?脚步代表他的心”。玲珑金矿素以“点多、面广、战线长”而著称,现有100多个生产中段、400多个地点,巷道总里程在500公里以上;因为矿脉赋存特点和历史原因,大巷及“出矿穿”都很窄,乘吉普车下井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要到生产地点,不论远近全靠步行。而正如开篇所述,下井是侯学武工作的常态。作为“管生产的”,侯学武“想当然”地认为:不及时了解井下情况,怎么可能指挥生产?!他的第一岗位在生产一线。据统计,至少5次现场办公会和生产调度会,再加上日常检查督导,侯学武每月下井都在25次以上,他的脚步遍及矿山的每一个巷道、每一个作业点。按照每天10公里的路程计算,自分管生产11年来,侯学武已累计走了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整整一圈!
这份“热爱”由来已久。刚参加工作时,侯学武的岗位是毛工--井下最艰苦的工种,每月40元的工资发到手后,他是这样支配的:20元交到家里,15元作为生活费,5元用于买书--采矿专业的书。把别人喝酒、打牌的钱用在买书上,把别人喝酒、打牌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没有对工作的那份“热爱”是做不到、坚持不下来的。
这份“赤诚”从未变色。众所周知,采矿业是高危行业,管生产、管安全的更是如履薄冰的岗位。每到汛期,侯学武就睡不踏实。2012年汛期,面对6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侯学武和一线矿工们一起在齐腰的积水中抢修通道,嘶哑的号子声坚毅执着,滚烫的汗水如雨般挥洒。在惊心动魄的28个日夜,侯学武地表井下,东奔西走,现场调度,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眼里布满了血丝。一腔热血、一份赤诚,换来的是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老而弥坚,老而弥深。侯学武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赤诚,正如他下井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把“老”演绎为“卓越”和“创新”
侯学武承认:他工作上就没服过输,他的字典里就没有“怂”字。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侯学武谦虚地认为自己没什么大理想、大抱负,但“干就要争第一”,这一朴素的价值观,不正是“追求卓越”的最佳注解?!侯学武谦虚地认为自己在信念方面也没什么可称道的,但“做就要做最好”,这一坚定的思想意识,不正是“创新进取”的最好诠释?!
年轻时,每月工资是35元,干得好的还有5元钱的奖金,侯学武自工作起就没有拿过35元,每月都是40元。在半年的学徒期内,他跟师傅学,向书本学,练就了一手娴熟的铲装机操作本领,工作起来比老师傅都利索,成了生产上的“金手掌”。当代班长时,他所在的班组每个月都是第一。担任车间主任期间,侯学武组织了玲珑金矿历史上第一次高强度采矿会战。他在战前动员时说:“3840矿房是块大肥肉,更是块硬骨头,矿部把这个任务交给咱,是英雄还是狗熊,就看能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一席话现在听起来仍会血脉贲张。那段非常的日子里,他天天靠在现场,指挥三班循环作业,不到两个月就全线告捷。这一曾在全矿推广的成功经验,至今仍是玲珑金矿克服困难的不二法宝。
自2006年分管生产工作以来,侯学武见证了玲珑金矿黄金年产量从5.3万两到13.3万两的增长历程。“一年一大步、十年大跨越”。这对一个开采历史悠久、资源多年危机的老矿来说,何其艰、何其难,无以言表;但在侯学武口中,一句“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似乎又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当然,透过这份平淡和自然,不难读懂那颗紧系矿山长远发展的心,更不难体会那份因执着而自信满满的情。用心做事,带着感情干活,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陈玉民董事长至今还记着关于侯学武的这样一件事:2015年,他到玲珑金矿东山-270中段现场检查东西山、大开头3000多米的贯通工程时,发现巷道边放着一台用塑料布包裹着的凿岩台车,以为是闲置浪费的,提出要调用到其他矿山。谁知这全矿唯一的“稀罕物儿”,早从2012年就为玲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培养出一批操作能手,侯学武视为宝贝,因怕受潮才包裹严实的。资历老不守旧,年龄大愿创新,陈玉民董事长说起来也是感慨不已。
“要强”成为了习惯,跟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呢?侯学武工作起来没想过年龄。他自己没想过,“别人”似乎也没想过。今年初,玲珑金矿总经理王成龙根据组织安排外出学习半年,侯学武代为主持工作,一切顺理成章,没有人提出过疑虑。以至采访时,面对“让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同志主持工作能放心吗”这样的提问,从王成龙、侯学武到接触的每一个人,反而困惑了--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事实胜于雄辩:今年上半年,在齐鲁矿业事业部组织的月度劳动竞赛中,玲珑金矿获得了3个第一,3个第二。
他把“老”演绎为“责任”和“包容”
采访过程中,侯学武始终在说:干好工作是他应尽的责任,每一个玲珑员工,特别是老员工都这样,也都认可别人这个样。
玲珑金矿建矿于1962年,最初隶属国家冶金部,员工来自全国20余个省区,以矿为家、恪尽职守,相互包容、和谐与共,这是矿山的优良传统。“身为玲珑员工,怎么可能不继承这个传统呢?”包括侯学武在内,接受采访的人都说得真诚而又自然。
侯学武自己干过车间主任,他认可矿山车间主任岗位非常重要,工作非常不容易,但同时他对车间主任要求又非常严苛。灵山分矿采矿车间主任刘鹏金对侯学武的一次“发火”记忆犹新。侯学武在例行检查现场标准化情况时,该车间有地方做得不到位。侯学武对着这位年轻的车间主任发火了:“小患不除易酿大祸,我们要对工友们的生命负责,要为企业的安全负责。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出了事故,你难道不愧疚一生吗?”他当即给予了重罚,并言明罚款由车间主任、副主任承担,不能摊到员工头上。不久,该车间的现场标准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玲珑金矿现场标准化建设的示范点。
这是责任使然,跟感情无关。当然,强调责任并非忽视感情,在侯学武心里,这是两码事,又是一码事。原九曲分矿运修车间主任王桂东同样深有感触:有一次,车间更换卷扬机钢丝绳,王桂东连续48小时靠在井下,嗓子都喊哑了。侯学武检查工作的时候,正好碰见王桂东,当时没说什么,升井后立即买了药托人捎下去。王桂东拿着药片,感动地说不出话来。一个管生产的常务副总经理,关心下属能这么细致入微,还有什么理由干不好工作?
在自己的责任面前,侯学武从不推诿。陈玉民董事长说有一件小事他至今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他还在玲珑金矿工作时,与时任车间主任的侯学武一起下井检查工作。发现操作机械上有两个扳手,一旦疏忽,就会扳错,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侯学武立说立行,将两个扳手刷成两种颜色,对应的功能键也刷成同样颜色,这样就不会再出现扳错扳手的现象。事很小,但反映出的责任心很大。
侯学武认为工作中这样的事很正常,不存在谁该不该说的问题,不管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同级关系。2016年,玲珑金矿将生产接续列为“天字号”大事,确定“当期生产抓重点突破、中期生产抓技改技措、长远发展抓深部开拓”的战略部署。面对生产与基建交织进行的现状,在安排月份生产计划时,侯学武主动和主管基建的副总商量,将基建与生产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在3月份确定了5项“单位一把手”工程,对各矿区井下运输、提升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打造 “井下运输高速路”。一个月时间里,侯学武跑遍了所有改造地点,一米一米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一个月后,西山坑口运输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九曲、大开头运输效率提高了30%以上。
“都是为了工作”,一个个“侯学武”都这么说。工作干不上去,表面上的客气也是假客气,年轻的没脸,老的更丢人。一个视“责任”为天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忽视“芥蒂”、重视“大局”的团队,也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这就不难理解侯学武为什么总在说:玲珑员工都这样,比我强的大有人在。
他把“老”演绎为“依重”和“感恩”
侯学武说:领导把工作交给咱,是对咱的信任,咱只有感谢领导,也没想过别的。同时,他还说:对家庭,咱也不亏欠啥,该爱的爱,该疼的疼。
现任集团副总经理裴佃飞、齐鲁矿业事业部副总裁庄文广、中华矿业事业部执行总裁刘润田,都曾是玲珑金矿的“一把手”,他们也都同王成龙一样,信任和依重管生产的“老侯”。事交他办咱放心,都是老伙计了。这些质朴的语言,也许外人听了一时难以理解,但对这些一起在矿山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同事们来说,有时甚至连话也无需多说。“开会时在会场远远看见,不用跑过去握手,握起拳头举一举,轻‘嗨’一声,相视一笑,全有了”。庄文广这样说道。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