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投稿邮箱:huangjinbao@sd-gold.com

总编:吕海涛

执行总编:李妍妍

主编:王伟霞

责任编辑:楚紫旋

深挖内潜 攻坚克难 以“提质增效”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玲珑金矿提质增效发展纪实

  “精诚团结,勇于担当”是玲珑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不畏艰难、勇争一流”是玲珑人坚定的态度与追求。
  今年一季度,玲珑金矿圆满实现了首季生产“开门红”目标。虽然这只是玲珑金矿无数次“开门红”中的其中一次,但面对“疫情防控”和“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此次“开门红”显得弥足珍贵,阶段目标的完成更加坚定了我们“有信心就有黄金,有掘进就有储量”的探矿信心和“用一吨汗水换一吨矿石,用万米掘进换万两黄金”的行动指南。
  成绩的取得,是“精诚团结、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勇争一流”的玲珑精神升华下的结果;是“知苦而不言苦,知难而不畏难”的玲珑人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结果;也是提升工作作风,狠抓短板弱项,全面优化系统,迸发创效活力的结果。



正视资源困境 聚焦黄金生产 实现“提量增效”
  玲珑金矿始终坚持与资源危机抗争。该矿“窄矿脉、薄矿体”特点显著,多年前,曾有业内专家预测,玲珑金矿将进入发展的贫困期,矿藏资源的枯竭不可避免。但玲珑金矿干部职工敢打硬仗的倔强性格没有认输,遵循“追掘进、攻盲区”的原则,朝着“一万米掘进、一万吨副产”的目标奋力攻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探矿增储“玲珑模式”,使玲珑金矿一次又一次破解了资源危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开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玲珑金矿‘再走长征路,再创新辉煌’的关键一年。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该矿党委书记、总经理蒋万飞的语气坚定、字若千钧。
  作为一座50多年的老矿山企业,玲珑金矿深知肩上责任之重,任务之大。面对“资源”这一生命线,玲珑金矿开拓思路、严密组织,制定实施了“751”探矿战略和“531”生产策略,月平均安排重点会战工程60余项,工程平均施工强度150余米,对28个探矿靶区进行突击。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除夕当天,该矿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处置小组”,对返矿复工人员按照“六个坚决不允许进”和“严控、分批、有序、快速”的原则,采取“返回人员报路费、以老带新有奖励、矿区干部分指标、周边信息多掌握、中介机构常联系”等方式,加大人员返回和招聘力度,在确保“零确诊、零疑似、零医学隔离”的“三零”基础上,快速实现了复工达产。生产组织上,延长“春节模式”,安排253名员工充实到生产一线,实行“多打采场及掘进副产、多挑矿、多出高品位矿石、多找残采残出资源、多打有效工程”的“五多”生产组织措施,将重点会战工程分为Ⅰ、Ⅱ、Ⅲ类,优先考虑能够及时补充矿量的采矿、采准、出副产地点,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地质资源,合理调配、高效组织,以“产能最大化,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实现生产的“提量增效”。
  千米井下,百余部钻机彻夜轰鸣,战斗激烈,没有一个人喊苦后退。从复工复产到复工达产再到复工超产,玲珑人用勇气和汗水兑现了“用一吨汗水换一吨矿石,用万米掘进换万两黄金”的目标誓言,黄金产量完成计划的101%,圆满实现了首季生产“开门红”。数字背后,记录了玲珑金矿拼搏担当和竭力超越的发展历程,诠释了玲珑人攻坚克难、奋力跋涉的不屈意志。

优化井下系统 加速机械化进程 实现“提速增效”
  如果资源接续是玲珑金矿发展的“命门”,那么系统优化则肯定是制约生产的“七寸”。玲珑金矿始终把系统优化、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助推器”,按照“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的总原则,持续优化井下“八大系统”,实现生产的“提速增效”。
  伴随着近几年采矿工艺的不断改革,该矿的矿石运输体系也经历了从扒装机-矿车,到铲运机-矿车、铲运机-卡车-矿车等一系变革。因玲珑金矿生产有着“点多、面广、战线长,系统复杂”的特点,大部分矿区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老矿井,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基于这样的现状,该矿提出了利用现有的运输系统进行挖潜、改造、优化,全力打造“井下运输高速路”,提升综合运输能力。
  知重负重、坚毅果敢的玲珑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结合井下生产实际全面梳理运输系统瓶颈,制定优化方案。施工过程中,一直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著称的玲珑人开始啃“硬骨头”……深部中段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他们配备简易氧气瓶、葡萄糖等装备继续战斗;部分地点大型设备进不去,他们靠“肩扛手推”奋力拼搏;生产压力大人员不足,他们“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咬牙坚持……拥有钢铁般意志的玲珑人不惧怕一切危机与困苦,短短几年时间,先后实施完成东风矿区扩界扩能主、副井及措施斜井工程,大开头深部盲斜井工程,九曲深部中段开拓、探矿等系统优化工程50余处,新投入各种型号凿岩台车、铲运机、运矿卡车、大立方运矿电机车等设备,生产能力呈指数式增长。
  坚冰一破,春水全开,梦想变现。随着井下系统的不断优化,西山矿区运输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九曲、东风、大开头运输效率提高了30%以上,出矿队地表206西环、东环车场完成改造,运输效率提升15%,九曲、大开头、西山和东风四大矿区的互相贯通,与玲珑选矿厂连为一体,“五纵七环”运输系统新格局规模效应凸显,玲珑这座千年老矿又一次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固化科技成果 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实现“转型增效”
  作为矿山企业,无尾矿山建设是大方向、大原则,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玲珑金矿结合自身实际,于2017年率先在山东黄金集团内部提出了“无尾矿山”建设理念,通过采矿工艺转型、尾矿充填采空区、尾矿综合利用等手段,真正让矿石“取之于大地,还之于大地”,实现生产的“转型增效”。
  玲珑人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毅然开始向充填采矿法转型。三级最大输送距离5.02公里,全国最长;最大输送落差179米,全国最大;最大充填孔深度500多米,全国最深,采矿转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是为了实现“绿色生态”、“美丽和谐”的长远发展目标,玲珑金矿依托健全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派出技术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经过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该矿成功建成了井下充填系统网络,先后完成了尾矿东输系统备用管路安装恢复、井下充填管路更换及东山新建充填站配套充填管网系统建设等工作,累计敷设充填管路约1.3万米,探测可充填空区22个,有效扩大了充填服务范围。在整个充填采矿转型过程中,玲珑金矿先后实施技术创新举措27项,相关矿区月充填采矿量由试验阶段的几百吨提高到3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该矿还率先进行“无尾矿山”技术研究,在部分尾矿重新充填至井下的同时,研究尾矿渣再利用新技术,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尾矿综合利用项目,从尾矿中提取生产玻璃和陶瓷的原料,做到变废为宝。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试车成功,尾砂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200吨。
截至2019年底,玲珑矿区共充填治理遗留空区129万立方米、残余资源复采回收黄金253公斤,尾砂综合利用处理尾砂13.6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而最宝贵的财富却不是这些,而是实行充填采矿后,选矿处理后的尾渣不再输送至尾矿库,改为充填至井下,实现了“取之矿山,还之矿山”,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用心守护绿水青山,用爱造福地球家园”,使“山东黄金、生态矿业”的品牌形象更加亮丽。
  面对困难矛盾敢于亮剑、善于攻坚,紧盯目标责任奋力奔跑,追梦不懈。玲珑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创新变革,誓破高质量发展难题,为集团“争做国际一流,勇闯世界前十”目标再立新功。
         (撰稿:刘晓龙 姜立鹏 摄影:邱生)

深挖内潜 攻坚克难 以“提质增效”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最美四月天 一流矿山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