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投稿邮箱:88561854@163.com
总编:吕海涛
执行总编:徐建新
主编:王凡 (0531)6771057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康大维 67710537
编者按:
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简称玲珑金矿),素有“金城明珠”之美誉,日生产能力4000多吨,是山东黄金集团下属的重要黄金矿山之一。
玲珑金矿田采金历史悠久,据有文献可查的年代算起,有近千年的开采史。自1962年组建以来,先后荣获“山东省功勋企业”、全国“七五”、“八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为黄金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0多项。黄金产量曾连续23年居全国矿山之首。2006年1月27日,累计生产黄金200.0013万两,是继1988年累计产金率先突破100万两大关后,又成为我国黄金行业第一个累计产金突破200万两大关的单体黄金矿山。
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昔日杂草丛生的荒丘山沟,如今变成了充满活力、魅力与实力的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矿山,五十年的传承与积淀,已赋予玲珑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许我们无法还原一座矿山的历史,但从矗立的丰碑中,我们能够解读辉煌背后所隐含的付出与艰辛,是玲珑人撰写了这座矿山的传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当五十载成为历史,未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记者:50年自强不息,50年创新超越。回顾过去50年的历史,你认为玲珑人是用怎样一种精神不断前行,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呢?
刘一霖:就在50年前,就在井下,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我们的玲珑先辈们硬是用肩挑手搬的方式,打下了一道道竖井,掘进了一条条巷道,那情景不堪回首,那苦那痛不言而喻,玲珑人在环境恶劣、贫困危险中饱尝生活的艰辛,但是,这样的处境却是鼓舞玲珑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50年前的第一声炮响,玲珑人再也没有停下过前进的步伐,一道道竖井的投入使用,一条条井下运输巷道的贯通,那是一条靠自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筑成的致富路啊!路通了,矿石从井下直接运输到选厂,从年产黄金几千两到年产黄金超过12万两,玲珑人发扬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记忆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林云龙:作为一个从小在玲珑金矿长大的孩子,我对玲珑的变化有许多的感触,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我们每日坐的大客。坐大客对于我们这代孩子来说影响很大很大。从小学开始到高中,在到大学毕业后回来工作,大客基本上成为了我每天要坐的交通工具,伴随我们成长的是那辆丹东黄海。上学期间它每天风雨无阻的载着我们这些小孩去上学、放学。“关怀”这一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我们身上充分体现。随着时间的迁移,随着企业的蒸蒸日上,玲珑没有忘记我们这群小孩,我们的大客也随着更换了好几辆。由以前几个人坐一个座位,到后面一人一个座。从开始的拥挤上车到后面的有序排队,无疑不反应出我们玲珑在一步一步向前进。
记者:随着集团不断发展壮大,黄金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如今的矿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汝月: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在这片诱人的热土上,玲珑正显示出她那婀娜多姿的风采,整洁有序的街道,一座座耀眼夺目的楼房,别有格调的苗圃绿化,24小时生活用水的供应,阳台铝合金的改造,花园里健身器材的建设,职工食堂、医院,提供了的良好的生活、疗养的舒适环境,文化宣传橱窗里透视着企业文化发展的理念与前景,满园的私家车有序停放,接送职工上下班的豪华客车已走进金龙时代,一朵朵橘红色的火焰点燃着生命的激情在繁忙中绽放。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玲珑的变迁:即使生活在深山野岭,一样有花团锦簇的苗圃,一样有让职工休闲散步的公园,华灯初上,一样歌舞升平,一样能听到热闹非凡的欢声笑语。这里的生产井然有序,这里的工人热情洋溢,这里的家庭舒适温馨。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笑语,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享受着平凡温馨。“团结、奋斗、求实、进取”;“关怀、公平、忠诚、责任”;“再苦不能苦矿工”等理念已成为支撑玲珑发展的动力。
记者:矿区环境的改变来自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安全生产方面,玲珑人在创新中求变,有了怎样的发展?
刘学惠:生产组织过程中创造了单体矿房40天掘进75米、采矿20500吨的我国浅孔溜矿法采矿历史新纪录。生产组织上,三班跟班管理、现场办公、改工程技术人员每周双休制为单休制等,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工作潜能。为适应能力提高的需要,大力实施扩产改造、系统优化工程,先后完成九曲-70副井、灵山新竖井和两个35KV变电站等20多项扩产改造项目和工程,使全矿综合处理能力翻番。同时,高标准建设东风项目,为玲珑下步发展开辟了新的生产基地。
记者:“让员工富裕起来,让矿山更加富美”是玲珑人的铮铮誓言。对于员工的切身利益来说这几年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刘学惠:生产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玲珑金矿安全生产环境“脱胎换骨转变”的5年,减员增效的5年,员工收入大幅度提高的5年。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使全矿的管理干部比改革前减少了33.1%;对玲珑托儿所、职工食堂等内部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职工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等,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工资及附加支出上千万元。美化矿山,投资4000多万元对矿区职工住宅、矿区环境进行改造和绿化,提高了员工幸福感;五年来员工年人均收入也保持了22%以上的增长速度。
记者:玲珑人在抓好黄金主业管理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了精细化管理和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上,务实、讲实、求实、抓实,采取了怎样的举措使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基础不断增强?
刘学惠:“安全生产能力是矿业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也体现了经营矿山的水平。玲珑人从抓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安全确认制度、加强提前预防审计职能,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首肯;金属螺旋支柱支护、风水联动喷雾装置、职业健康管理引得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健康司的频频垂询,并多次到矿考察。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能力上,自2011年以来,查找出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210多项、重点解决的项目30多个,目前已完成其中的20个重点项目——灵山新竖井、新选厂相继投入使用;采矿工艺转型,玲珑选厂扩产改造,尾矿东输工程;数字矿山建设形成规模;东风项目建设已见成效,关系深部接续、系统调整的东山竖井开始上部平巷掘凿;公租房建设,绿色生态矿山建设……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考验和凝结了玲珑人的智慧和能力。仅已经结束的大开头提升系统提速改造,就使大开头矿区提升能力每天增加500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矿山的能力;仅用115天建设了一个日处理能力800吨的现代化选厂。
记者:艰难创业百战多,但智慧勤劳的玲珑人走出了一条自己解放自己、超越自我的创业之路,几代人相互传承玲珑精神,在发展中求变,在变革中求新,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创新之路?
王斌:五十年玲珑人已历三代,爷爷那会,走路上班,翻山越岭,手里握着耙子,用簸箕把矿石往小推车上倒;到了父亲上班的时候,上班坐上了班车,井下开始铺上了铁轨,有了矿车,渐渐有了电机车、扒装机等电气化的设备,下井有了安全的罐笼;到了我们这一代,上班坐上了空调车,自动化的罐笼提升系统,还有大型的装运机,有毒气体监测系统,现代化的通讯系统等等,既保证了人身安全,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我们已经摒弃了爷爷们那会使用的大平板仪,淘汰了父亲们用过的光学经纬仪,用上了数字化的激光测距仪、全站仪、陀螺全站仪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各种先进的探矿设备也引进了我们的玲珑金矿。
记者:物质丰实,精神并行。秉承着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企业文化的精髓,玲珑金矿构筑了怎样的文化平台?
曹江宁: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集团文化凝结着许多元素,承载着黄金人的品格。关怀点燃了亲情的温暖,玲珑金矿对于救助工亡子女,不惜重金救助困难职工,无一不是以情为基,以情感人的壮举,关怀以让我们与公司融为一体,关怀,同事们已经成为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公平搭建了事业的平台,公司提出的竞聘制度折射了公平的文化,这种文化为员工搭建了事业的平台,催生了员工挑战自我,重塑自我的信念和信心,这种文化必将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