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公司 王大伟 宁瑞蛟
安全和生产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近年来,集团公司上下对安全越来越重视,一条条安全理念如晨钟暮鼓般不断警醒着一线员工。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一线,聆听真实发生过的安全故事,让安全生产永记心头。
青岛鑫汇公司安全员郝召东:
“众多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危只在一念间!”
“记得那是2010年11月份的事,”在矿山干了三十多年的郝召东回忆道:“由于是年终生产冲刺阶段,井下作业人员每天都干得热火朝天,可是,注意力过多地盯在生产上,安全这根弦反而松了。”
当时,几名外委工友一进入2号井某采场,就急匆匆地操着钻机干了起来,丝毫没有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恰巧几名安全员巡察到这一采场,常年的安全管理使得他们练就了猎鹰般的眼力,环视四周猛然发现顶板2平方米范围内的浮石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痕,丰富的经验告诉他们必须马上撤离现场。而此时,几名外委工友干得正起劲,他们觉得撤离有些小题大做,最后很不情愿地出了采场。就在所有人员撤出采场的一刹那,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顶板的裂缝处便有两三吨左右的浮石滑落下来。几名外委工友早已看得目瞪口呆,心里像推倒了五味瓶,感觉难以言表,但是有一点特别清楚:他们差一点就踏入了鬼门关。
庆幸之余,几名外委工友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攥住安全员,用激动的声音、几乎不成句的言语吐露着感激之情:“谢谢!谢谢!要不是你们,我们就那个了!”几名安全员趁机用温和的语气讲起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真是一堂真实生动的安全课。
青岛铅锌公司维修工杨治刚:
“安全工作做得越细,我们的生命越有保障!”
杨治刚平时说话风趣诙谐,人也很亲近随和,可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严肃异常,问其原因,小杨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刚进咱单位干维修时才二十几岁,年纪轻轻,愣头愣脑,干活的时候从不注意细节,对防范‘三违’和‘三不伤害’这些安全警告也丝毫不放在心上,可是有一次停车检修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这种麻痹大意的侥幸心理。当时,主任安排我跟小张到调浆车间,把调浆搅拌槽底部出浆管里面的石子等杂物清理一下,我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安排小张在上面看着,然后就下去干活了。后来,隐约听见小张说去上厕所,我也没在意,继续清理搅拌槽内的残存矿浆,猛然间听到搅拌槽外面的液下泵启动了,矿浆便如泉涌般自上而下灌满了全身,我顿时懵了,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头顶上的矿浆戛然而止,工友小王趴在搅拌槽旁急切地喊道:‘下面有人吗?下面有人吗!’顿时,我心头的怒火蹭地一下起来了,气急败坏的我上来后才知道,小王到调浆车间拿梯子,看到泵坑里矿浆往外溢,一看没人就启动了液下泵,当他看到警示牌后,突然意识到不对,便迅速停下液下泵,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回想起来还是让杨治刚心有余悸:“事后总结这件事情,主要是因为我的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细致,存在侥幸心理,差点酿成大祸。打那以后不管何时何地,我都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放过一点隐患,为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安全措施做得再细再实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