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总编:吕海涛

执行总编:徐建新

主编:王凡 (0531)6771057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康大维 67710537

三十三年井下行走十万八千公里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记全国劳动模范王显亮


  4月28日,山东黄金员工王显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天,对山东黄金来讲,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对焦家金矿职工王显亮来说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能够在现场听习主席的讲话,那么近地接触国家领导人,这份激动和荣耀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显亮还是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从18岁到51岁,
  从农民轮换工到全国劳动模范,
  33年间井下行走108000多公里。
  获得劳动者最高荣誉,这个在井下走了3个“万里长征”的矿山汉子,有着怎样的执着与坚守,又付出多少艰辛与汗水?让我们走近王显亮,沿着劳模成长的道路,感受他、了解他……
  翻开王显亮的简历,发现他参加工作33年的时间里,得过无数荣誉——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安全标兵、优秀党小组长、烟台市人大代表、矿级劳动模范、集团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直至全国劳动模范。光环下的他被人称羡,可是走近后,却发现其实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爱较真的“王大愚”

  1982年,18岁的王显亮来到焦家金矿,那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轮换工,并不算是正式员工,但这并不影响他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9年后,合同到期前一年的他被转成了正式工人,是那批农民轮换工中唯一一名转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对待工作比其他人都要认真负责。转正前的那几年,他连续七年被矿部评为“先进工作者”,两年被评为“劳动模范”,1992年获得省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显亮是出了名的“较真”,他的“较真”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日事日毕,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是王显亮当上代班长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于是他养成了早上7:00上班,下午6:00下班(比正常下班时间晚1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的习惯,这一干就是22年。
  如今,王显亮是寺庄分矿的安全大组长,负责该分矿地表及井下20多个工种、近20个中段120多个地点的安全管理工作,点多面广责任大。出于对安全工作的敬畏及热爱,王显亮爱“较真”的习惯越来越厉害了。提起他的名字,好多班长及外委施工队的工人都说“这个人太犟了,太执着了”,为此工友们都开玩笑喊他“王大愚”。工友王华峰说:“老王这人有句口头禅,就是‘安全工作绝不能凑合’。”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整改过程中,他每天都靠在作业现场,从细致处着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无论是管路安装,还是线缆架设,甚至一个节能灯、一块标志牌,他都要求按标准化标准进行。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负责的标准化整改工程得到了矿部的好评,并被当作“样板工程”供其他矿区参观学习。
  作为安全大组长,王显亮的较真直接影响着他的工友。一次,他下井安全检查,发现工人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工人向他求情说,今天就凑合一下行了,下次一定注意。王显亮火了“事关安全哪能凑合,你这一凑合就有可能把命凑合没了。”
  在和几个分组长一起下井检查时,发现大巷中有一块浮石,本可以安排当班工人进行处理就行了,但是王显亮却找来撬棍直接把浮石撬了下来。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放心啊,如果工人处理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就什么都晚了。”王华峰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王显亮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绝不含糊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他,从那以后,老王怎么要求他的,他就怎么要求管辖范围内的工人。
  上午下井安全检查,下午落实隐患整改、整理基础资料,平时还要制订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进行安全培训,完善矿区安全管理规定……王显亮就像个陀螺似的每天转个不停。在王显亮愚公移山般执着精神的带动和影响下,他分管的寺庄矿区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多年无安全事故。

妻子眼里的王显亮

  在同事心里,王显亮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但是在妻子宋娟的眼里,王显亮却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他的心里只有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他从不关心,儿子还有20天就要结婚了,到现在宾客名单还没定下来……”
  宋娟说,王显亮就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早出晚归,她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宋娟虽然早已习惯了王显亮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但是两人刚组建家庭那会儿,却没少为此争吵。那时,两个孩子还小,宋娟也是“三八班”工作,而王显亮因为工作踏实负责,已经从凿岩机工成长为一名中段长,负责整个中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每天7:00到车间,晚上6:00以后才赶回家,遇到生产任务紧,在井下一呆就是一天。于是,照顾孩子、伺候老人、收拾家务等等所有的后勤事务都交给了一个女人。宋娟说,当劳模的妻子太不容易了,用得着的时候总是看不见他的人。记得家里翻新房子,一大堆旧家具愁坏了这个女人,妻子让王显亮请假回家帮着抬抬家具,他却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最终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虽然王显亮并不认为他得了全国劳模就是成功,但是这枚沉甸甸的“军功章”里确确实实有妻子的一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显亮已从一名普通的凿岩机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妻子宋娟也早已由当初的娇柔蜕变成了“女强人”。
  “你只管干好工作,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在焦家金矿刚刚举行的劳模座谈会上,宋娟如是说。“老王的工作决定了他每天都要到井下一线去,我只希望他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平平安安回家,我就知足了。”

王显亮的愧疚

  在王显亮心里,有两件愧疚的事,一是没能好好帮妻子分担家里的担子,二是没有更多的时间陪陪父母。
  妻子曾因突发肾盂肾炎住院,一度生命垂危,脱离危险后他安排妥当就匆匆赶回单位,因为他负责的工区正在进行一项大的掘进工程,他必须做好调度协调。妻子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节假日的时候,一家人能够出去走走,可就是如此简单的心愿,王显亮也没能帮她实现。
  “平时工作太忙,遇到休班还要回家看看父母”,王显亮不是不想出去休闲一下,“父母都已经80多岁了,身体不好,年经的时候没能好好照顾他们,现在父母老了得多陪陪他们”,王显亮不加班的时候,都会回老家住几宿,陪老人唠唠嗑,给他们揉揉胳膊捶捶背。当老人得知儿子被评为“全国劳模”了,甭提多高兴了,一个劲儿地唠叨着让老二(王国平)多向大哥学习。至于妻子的愿望,王显亮有些愧疚地说:“只能等退休以后再帮她实现了。”
  从18岁到51岁,王显亮33年一直从事着井下一线工作。他说,虽然井下工作苦、累、脏,但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矿工这个职业。有人曾统计过,如果按每天井下行走9—10公里算,他现在已经走了108000多公里,相当于3个“万里长征”的路程。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而对于这一切,王显亮却总是显得那么淡然: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矿工,只是尽心做好了我的本职工作……
  “劳动创新生活,汗水成就希望”,王显亮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感天动地的动人故事,更没有气冲山河的豪言壮语,但他凭着对矿山的热爱,扎根井下,默默付出,挥洒33年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赞歌。
  高尔基曾经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从农民轮换工到全国劳模,一路走来,他错过了很多,陪儿女一起成长的快乐,陪家人团圆的温馨……但他锲而不舍地执着、无怨无悔地付出也使他收获了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摸着奖牌,他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激动,他说:“我将继续努力,为山东黄金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后记:劳模精神薪火相传。在王显亮的心里,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从父亲身上读懂了责任、坚韧、执着的真正含义。他的弟弟王国平也是焦家金矿的一名矿工,弟弟一直记得上班后师傅和他说的第一句话“你哥哥是劳动模范,你要多向他学习”。于是,工作中他处处以哥哥为榜样,认真踏实,尽职尽责,自2002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工人们都称赞王家是“劳模世家”。
  如今,在集团掀起了一股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学习热潮,“王显亮精神”在各条战线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将有更多的职工以劳模精神为指引,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自觉肩负起“争做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黄金行业”的重任。

(焦家金矿 刘永梅)

三十三年井下行走十万八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