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矿业事业部2017年第一阶段现场办公纪实
编者按:2016年,中华矿业事业部在成立之后,紧接着开展了第一次现场办公,在总裁王树海的带领下,事业部高管和中层组成现场办公组,前后历时一个月,奔赴所辖13家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对接工作,挖掘亮点,查找问题,解决困难,进一步梳理捋顺了有色集团公司原有企业和事业部新并入企业的运营情况,为全面规划事业部发展重点、布局、方向奠定了基础。
2017年5月17日,中华矿业事业部新一轮的现场办公拉开了序幕。此次现场办公是在去年对事业部所辖各企业情况进行基础性、综合性、整合性把握的基础上,突出提升性、增长性、发展性。工作组深入生产一线,充分挖掘值得在事业部范围内推广的亮点做法,深入查找分析企业在发展规划、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探矿增储、安全环保、物资装备、科技创新、财务管理、资源扩张、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路径和建议,同时针对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的完成进行了整体把握和督导促进,并针对个别重点项目建设签订了责任状。同时,此次现场办公采取矿长随行的创新模式,事业部矿山南北交流、高低交流、冷热交流,形成了不同矿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现将中华事业部孙越的随行笔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让我们走近对外开发企业,走近那些领路人,看看他们都在忙什么?
5月17日至5月26日,中华矿业事业部一行11人在总裁王树海的带领下,赴事业部所辖青海山金、青海昆仑、西和中宝、呼伦贝尔山金等4个公司召开2017年第一阶段的现场办公。一路走来,见识颇多、体会颇多、收获颇多,感怀基层企业环境之艰苦、工作之不易、亮点之难得,故以纪实形式展示于众,愿更多的人能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认可他们。
笑对困难 心怀远方
中华矿业事业部2017年现场办公的第一站,来到了大美青海,这里有我们的两家企业。青海虽美,环境却艰苦,青海山金公司可以说是中华矿业事业部所有企业中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企业,没有之一。即将要第一次到这里出差的同事,聊得最多的话题总是高原反应。每次从西宁即将奔赴矿上的时候,身边的同事总是不免怀着忐忑的心情提前喝上红景天,祈祷自己不会出现头疼、恶心的症状。每次有同事到这里出差办事,也总是尽量压缩行程,不敢在这氧气稀薄的地方久待。可以说,自然环境是这个企业先天存在的短板。试问,谁敢真正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日复一日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去年跟随事业部现场办公大部队来到这里的时候,青海山金公司前任总经理刚刚离任,一名副总经理在主持工作,事业部的领导通过现场调研提出了这个企业的许多问题,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短期之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比如权证不完善、资产负债率高、资源接续困难、技术人员匮乏等等,集团甚至曾一度将这个企业作为“僵尸”企业列入了退出计划。那个时候,这个企业的整体状况不太好,前景可以说很不明朗,甚至一片迷茫。
去年下半年再次来到青海山金公司的时候,是总经理张平顺新上任不久的时候,他从事业部最南端的海南山金来,从潮湿酷热之地到高原高寒之地,身体经过了一番挣扎才刚刚适应了环境的改变。但更需要适应的是心理和角色上的转换,从事业部黄金生产主力矿山的副总经理变成了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弱势企业的一把手,困难的棘手和肩上的重任要比身体上的不适更折磨人。但是他给人的印象丝毫没有巨大压力下的愁眉不展,反而是真诚乐观的。他真诚地向我介绍陈玉民董事长将青海省作为山东黄金的战略发展基地的重要决策以及在此战略定位下青海山金公司的发展路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乐观地告诉我也仿佛是在告诉他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从这一刻起,青海山金公司就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时至今日,第三次来到这里,依旧是稀薄的空气、炽烈的阳光和光秃到令人绝望的地貌,但青海山金公司的问题在慢慢解决,公司的发展趋势也在逐渐向好,这个企业已经摆脱了“僵尸”企业的身份,在球磨机运转的轰鸣声中,向世人展示着她的存在。这是一个没有先天优势能够与其他企业比肩的企业,这是一个环境恶劣导致人才严重匮乏的企业,这是一个在高负债率重压下顽强求生的企业,这是一个因资源储量不足而每天都奋斗在探矿一线的企业……这样一个企业每天都在与自己赛跑。今年,青海山金公司打破以往常规,提前谋划,积极协调,2月17日即办结了所有开工手续,虽然是事业部最后一家复工的企业,但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开工生产;在权证办理上,他们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工作思路,列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最具成矿潜力的瓦勒尕矿区、阿斯哈矿区的详查和矿权分立工作,并确定了办理新采矿证的时间节点;在探矿增储上,青海山金公司的独头掘进保持在了160米以上,实属难得。随着青海山金公司发展路径的越来越明晰,他们的未来在渐渐地明朗……
无论是在困难重重时还是曙光展露时,在总经理张平顺的脸上永远挂着朴实的笑容,这珍贵笑容的背后是什么?是对困难处境的照单全收,是对发展重任的默默承担,是对青海山金公司全体员工的责任关怀,是与严酷现实和解后的坚毅豁达。很多时候我为他的乐观而感动,纵观他的工作经历,无论是省内大矿还是委内瑞拉,无论是海南山金还是青海山金,他的乐观就像明媚、热烈的阳光,能够冲破黑暗,战胜孤独和困难。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是选择了这份事业的艰难和困苦,更是选择了这份事业的美景与远方。我始终相信,他将会用他的坚毅和乐观带领青海山金的全体员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内外兼修的谦谦君子
今天,我们来到了同样驻扎在青海这高原苦寒之地的昆仑黄金有限公司。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成立不久的事业部来到这里现场办公,因为刚刚并入事业部,办公队伍里的大部分成员对这个企业还是陌生的。初次来到这里,大家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办公楼前穿着灰色工作服整齐站成一排迎接我们的员工们,他们热情而周到,分工有序地帮我们拿行李、安排房间,没有疏忽和冷落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后来我们得知这个身处高原高寒地区的企业首次实现了冬季和春节期间不停产,吃惊的同时,想到企业员工们的精神状态,不由暗暗感慨,带着这种精气神工作的同志们,什么奇迹创造不出来呢?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里,见证了更多的奇迹,短短一年间青海昆仑公司的变化让我们震撼。车子开进厂区,原本光秃秃的黄土地变成了一片树林,树种各异,虽然有些树苗因为刚栽不久还显得有些单薄,但小鸟嬉戏其间,一片生机盎然。办公楼前依然整齐地站着一排迎接我们的员工,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一片我们熟悉的橘红色,在高原明媚的日光中格外鲜艳,他们阳光般的热情一如从前。走进办公区,不经意望去,东面赫然出现了一堵书墙,五颜六色满满一整面墙的图书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绝不亚于外面寸草不生的高原山区中的这一片厂区绿地。再看墙上的宣传栏,一栏贴满了山东黄金集团和青海昆仑公司近期下发的红头文件以及记录企业重大事件和员工生活的照片,另一栏贴满了稿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更像是学生时代优秀作业的展览,走近一看原来是员工抄写和创作的歌颂黄金、歌颂青海、歌颂企业的诗歌和散文。辽阔的地方容易使人豪情满怀,有了豪情和诗意,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厂区封闭的企业顿时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和浓浓的归属感。
单看上面的变化你或许会以为他们只是外部形象打造得好,但更深入的现场办公绝对会让你打消这种念头,你会发现改变是先内后外、由内而外的。看生产技术指标,青海昆仑公司的所有正向指标同比全部提高,所有消耗、成本指标同比全部降低,其中日均处理量同比增长26.82%,氰冶综合回收率比计划高出1.1个百分点,氰化加工成本同比降低7.82%……看发展趋势,青海昆仑公司由最初的扭亏为盈到今天的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量效益最大化,产金量与去年相比大幅增加,收入利润节节攀升,冶炼技术成熟先进,企业运营健康有序,发展势不可挡。看发展思路,青海昆仑公司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兼顾当前目标与长远规划,重点把握原料采购、生产管理、技术优化、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以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发展,在优化和探索的路上从未止步。
用王树海总裁的话来评价青海昆仑公司就是“原料充足,运转正常,效益明显,企业面貌变化大,员工精神状态好”,这样一个企业,由默默无闻到各项工作都走在事业部其他企业的前列,甚至成为集团范围内学习的楷模,这与企业负责人的智慧和坚守是分不开的。青海昆仑公司的总经理张旭秋大概是事业部所有企业负责人中最沉默寡言的一个了,他的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子认真和韧劲,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现场办公会上,他仔细记录着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并表示感恩,他偶尔陷入沉思,仿佛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怎样做才能把自己坚守了八年的企业经营得更好。不去说他到青海昆仑公司的这些年整整瘦了30斤,也不说他抛家舍业背后对山东黄金对外开发事业的默默奉献与坚守,单说在他的带领下青海昆仑公司积极向上的昂扬氛围,就足以让置身其中的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他一直秉持“快乐工作、享受工作”的理念,所以他带领的员工也学会了“乐于奉献”这个道理,包裹着厂区的绿色是他们每天用3小时业余时间义务种的树,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的“坚持”。
一个企业的风格往往也是这个企业带头人的风格,青海昆仑公司就像张旭秋一样,内外兼修,默默耕耘,坚定而不张扬,努力而不焦躁,面对成绩和荣誉能够保持谦逊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面对责任和使命能够持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犹如一位谦谦君子。祝福也相信事业部众多企业中的这一位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君子,在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成为山东黄金在青海省的一面不倒的旗帜。
心怀梦想的实干者
如果说这一轮的现场办公有一个企业最令人期待,那一定是西和中宝公司。去年4月21日,事业部成立后的第一天,这个企业正式由基建转生产,尽管是个巧合,但冥冥之中这个企业发展的脉搏与事业部的成长紧密相连,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西和中宝公司将它最初释放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贡献给了中华矿业事业部。
去年来到西和中宝公司的时候,总经理蒋万飞刚刚上任不久,企业正处于生产运营的探索阶段,采矿方法有待选择,选矿指标有待稳定,成矿规律有待探索,资源储量不甚乐观,当时企业的目标是“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可以说,当时面对这个企业的发展,大家心里都没太有把握,除了希望就只剩下期望。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次来到西和中宝公司的所见所闻完美地阐释了这一点。虽然过去的一年间西和中宝公司的动态和成果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当一份将近20页的汇报材料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所有参会人员都感到了震撼和振奋。材料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地展现了西和中宝公司今年以来的工作措施、成果以及重点工作的思路和进展,但最大的亮点和最令人佩服的还是目标。第一次见到这样精确的半年目标,12行,没有一句模糊的语言,全是数字。第一次见到如此全面的规划,长远建设目标、“十三五”规划目标和2017年目标一应俱全,全年目标又细化分解为几个具体目标,而且每一个具体目标都依然是由精确的数字来支撑,同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管理理念,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句话:“欲取其中,必求其上;欲取其上,必求其上上”,追求高远的目标方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成果。目标越具体,执行目标的动力越充足;目标越清晰,越能体现出心中有底和胸有成竹;目标越远大,越彰显了制定者的信心和勇气。
综观西和中宝公司这一年的变化和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提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这一年中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稳产,不仅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而且今年前四个月的产量还超了进度计划的4.03%;他们的克金成本较责任状指标降低了25.35元/克,降幅10.74%;他们四个月的掘进量完成了3529米,超进度计划11.17%,并取得了新的探矿成果;他们的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69.06%降至4月末的67.88%,降低了1.18个百分点;他们的井下生产,从组织到管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西和中宝公司由一个建设项目变成了一个在良性轨道上健康运转的企业。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