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投稿邮箱:88561854@163.com

总编:徐建新

执行总编:许永红

主编:王凡 (0531)6771055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不一样的我们 一样的“山金人”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随集团采访团采访手记

  编者按:今年3月19日至23日,集团组织文化宣传战线的精兵强将走进三山岛、焦家、玲珑、新城等招莱四矿,“深挖猛刨”,开启独特视觉的“寻金之旅”,笔尖对准的不是金子,而是山金人与山金事儿。每到一地,记者们以崭新的视角、独到的笔锋,勾勒出丰满的山金人与印象深刻的山金事儿……


  今年三月份,作为山金宣传战线上的新兵,我有幸跟随集团采访组到招莱地区各矿山进行集中采访。作为玲珑金矿的一份子,早就知道莱州几座矿山和玲珑金矿的区别,心有期许,视角自然不同,为此我早早作了功课,充分准备。但或许是真的“百闻不如一见”,或许由于之前报社工作的经历,得到的结果却让我深有感触。


统一的印象

  作为玲珑人,第一次有机会系统的走进集团另外的矿山,接触“一样的山金人”。不管走在焦家金矿的井下,还是新城金矿的文化长廊,亦或是“国际一流”的三山岛,三大矿的大规模开采和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给我带来的震撼还在其次。真正触动的我的是,“山金一家人”的那份亲切与自然。
  在矿山,对外我们都是以“玲珑人”、“焦家人”、“新城人”等作为自我称谓和身份标榜,大家平时都是在更小的单元里工作、生活,而跟随采访的这几天里,我对山金人有了一个统一的印象:站在每个山金矿山的井口,人来人往中,远远看去,不论高矮,身形很魁梧,但背微驼,走路步幅大、频率快,落脚有力,几乎无一例外。外人可能疑惑,但其实很好理解,微驼的脊背更是异常艰苦工作留下的“勋章”,走路快而有力是对工作的担当与负责使然。

消失的陌生

  几天的采访里,每到一处,我和我的采访对象们虽然都是初次见面但都丝毫没有陌生感。好几次采访中,我都感觉,自己仍在玲珑,采访的是玲珑的工友们,或者从他们身上都看到的玲珑人的存在,仿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用“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情多处,热似火”来描述也丝毫不显做作……
  为什么山金人在一起丝毫没有陌生感?集团知名的矿山机械技术大师、焦家金矿寺庄分矿副矿长尹春伟的朴实话语让我豁然开朗。“爱企业的人工作都好,爱生活的人工作都好,工作好的人生活品质都高。我们都做到了这些,我们便是同一类人,所以我们初次见面也不会显得陌生……”

文化的力量

  四流企业靠苦力,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技术,一流企业靠文化。
  华为、联想、阿里巴巴……一流的企业肯定有着独特而深厚的企业文化感染,向着“争做国际一流,勇闯世界前十”目标冲刺的山金也是如此。而山金一流文化的体现,不在大,而在小。小到我采访一个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就可以给我足够的文化力量震撼。
  我问他为何愿意从事艰苦的矿山行业,他一字一句,回答的很用力:“是金子,真的一定会发光,哪怕是在最黑的地底。没有人愿意去,才更要有人去。”这样的理由很实在,不是听亲口说出来,真的想不到。
  随后,他更深刻、更哲学地解释到,年轻人的选择,需要一些独立判断,而不该是随行就市,随波逐流。当你站在那个“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你反倒不会觉得像别人想得那么可怕,那里一定会有些与众不同的趣味。选择的好与坏,不在于别人的感受,而在于你自己的判断,在于你看世界的心态,在于你价值发出的光亮。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走神望向窗外,映入眼帘的是“缔造黄金精神家园,引领员工精神崛起”……
  几天的采访结束,我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去揣摩。而消化的久了,揣摩的多了,就更期待下一次集中采访的到来…… (玲珑金矿 张明凯)

不一样的我们 一样的“山金人”
巷道里的前锋队
他们叫他“于·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