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投稿邮箱:88561854@163.com

总编:吕海涛

执行总编:许永红

主编:王凡 (0531)6771055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他凭什么让80后90后膜拜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访焦家金矿寺庄分矿矿长郭同江


  采访焦家金矿寺庄分矿矿长郭同江是个颇具难度的任务,他自始至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矿工,不肯多说自己的事情。那就听听他身边的矿工兄弟们怎么说他吧。

  “如果所有的年轻人,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咱们还会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履职该矿寺庄分矿矿长前,寺庄分矿党支部会议上,郭同江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从焦家金矿采掘车间的测量班长,到运营管理部的测量主管,再到测量副主任工程师,寺庄矿区副主任,走到焦家金矿寺庄分矿“一把手”的位置上,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郭同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勇敢笃定,踏实前行?

和蔼可亲的引路人

  “不好意思”,寺庄分矿采矿副主任工程师张旭鹏挠着头说,“和郭矿共事五年来,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分矿,作为年轻人,我深感惭愧。”所以,张旭鹏憋着这股劲要和郭同江争这个第一。
  一天早上,他六点多钟爬起来,开上车风驰电掣来到矿上一看,郭同江早已经在寺庄分矿调度室查看生产报表,询问井下料位、转运、采出、充填及凿岩台车使用,四点班零点班生产组织情况了。这个“第一”虽然没争到,却更让张旭鹏心里由衷钦服。
  事无巨细、严谨严密,是郭同江的风格。张旭鹏说,“我们郭矿是一位把测量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的人。”2017年下半年,从地质资料勘探结果来看,资源枯竭的S10072300(4008)采场,已经排除在生产规划以外。郭同江经反复查看现场,重新探测,硬是胸有成竹地指出此处仍有看不见的“宝藏”。果不其然,工程技术人员在早已闭坑的此处发现新矿体,勘探出数量可观的资源储量,使矿山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试想,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积累与沉淀、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谁敢底气十足的掘地取“宝”?就这一点,就让许许多多的技术员们膜拜。
  让张旭鹏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小”事。2018年1月,寺庄分矿S06072296(2802)采场,通风差,能见度低,给生产造成了困扰。为了突击生产任务,当时采掘一工区铲运机工在值班长的带领下,二话不说,自发自觉利用一个班时间将200余吨矿石铲运干净,提前一天完成采场清底工作,为充填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郭同江看在眼里,在周二分矿调度会上,他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值班长和铲运机工苦干实干的行为,“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凝聚不起的人心,只要心系一处,不计较不抱怨,就能度过所有的难关。”一句话,点燃一粒无私奉献的火种,却赢得了无数愿与矿山发展同步的殷切目光。
  “平凡”的事情不平凡,所有“普通”的背后也许都深藏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吧!
  ……
  2018年3月17日,郭同江被矿部任命为寺庄分矿矿长一职,他几乎夜不能寐,怎么才能带动寺庄分矿这个团队把工作做细做实再上新台阶,成了他心头一等大事。
  上任伊始,为确保工作全面推进,他根据工作实际重新划分寺庄分矿各副矿长责任区域,确保各尽所能,各尽其职。
  他公开征集合理化建议,鼓励员工积极献言献策,将好的经验、好的建议、好的意见应用到生产经营中。
  面对寺庄分矿浅部生产滞后,品位低下,采场不断消失的不利因素,他加大探矿增储力度,运用新增资源储量弥补资源匮乏的现实。
  ……
  一系列措施出台,展现的是他对寺庄分矿全局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当张旭鹏滔滔不觉地向我们介绍他眼中的这位大哥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郭同江尊重与仰慕之情。

善于把脉问诊的“老中医”

  28岁的寺庄分矿一、二工区技术班长史建鹏说,“郭矿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善于把脉问诊的‘老中医’,在他的眼里,只有找不到的方法,不存在解决不了的困难。”
  为解决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郭同江以“降本节支、创新增效”为重点,结合寺庄分矿一季度材料成本消耗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将矿部成本考核指标,针对各个工区、班组、工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成本分解考核方法,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的每一位成员,每月月底对全部班组进行材料公布,确保各个班组长都能够详细了解各自班组的成本发生情况,让人人肩上都“挑起”成本指标,人人都“拨好”自己的“算盘珠”,有效避免了吃“大锅饭”现象。
  他关注矿山的效益发展,更关注发展背后带来的环境影响。矿山井下生产污水的沉淀和处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矿井水主要由伴随矿井开采而产生的地表渗透水、地下含水层的疏放水、以及井下生产防尘、灌浆、充填污水形成,存在着油脂、生物生命代谢产物、其它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物以及受开采、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粉矿、岩粉及伴生矿物的污染,化学耗氧量和细菌总数含量大,如未加处理,任其长期外排,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针对这个难题,郭同江鼓励史建鹏进行探索,做好技术研究,他不厌其烦引导,全力解疑答惑,亲临现场指挥实验,综合分析分矿矿体形态、赋存条件、矿岩稳固性、水文地质条件及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在不懈努力下,史建鹏的“单采场多水平分级沉淀系统”在寺庄分矿S09022306采场中成功应用。该系统利用分段巷沉淀池增加污水沉淀的次数,使生产污水在进入水仓前将颗粒物进行充分沉淀,缩短了采场内焊接泄水井的时间,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给生产的接续和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生产污水的悬浮物颗粒等级达到环保要求,尽到了一个企业发展应有的社会担当。

逼出一个“一等奖”

  “知无不言,言不不尽,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人成长,总是想把光和热散发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这是寺庄矿青工们的普遍感受。
  27岁的生产一工区采矿主管李伟笑着说,他是被郭矿“逼”着长大的。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任车间副主任的郭同江,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完成一份转层采场设计。李伟利索地答应了,然后转身把这事给扔下了。直到郭同江把他堵在办公室里,“狠狠”地收拾他了一顿。而挨训的李伟,麻溜一个小时完成设计。
  李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逼”出来一等奖的故事。
  2017年,按当时的施工回采方案,寺庄分矿在回采顶底柱过程中,有两套方案,一是分两个分层回采,二是分一层回采。两种回采方式都存在安全隐患大,成本费用高等弊端,
  郭同江致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倡导不要只是低头干工作,更要抬头做总结。他带领李伟深入现场查看,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导,鼓励与鞭策并行的引导,“逼”李伟换思路,求创新,优化回采工艺,使“梯段推进法”在03中段回采底柱时成功应用,实现单采场节省费用合计8.87万元,施工过程中减少胶结充填,减少充填造成的时间浪费,加快了作业工期,达到安全、高效回采的目的。这一创新项目获得山东黄金技术革新一等奖,并在整个山东黄金系统内推广。
  正是在郭同江的“严管”加“深爱”之下,李伟一步步成长起来。
  采访在最后,我们在沉思,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这一群生龙活虎且自由意志奔放的80后90后像磁铁一样吸引在一起,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整个寺庄分矿凝聚起发展的强大能量体?
  “他的心里只有工作,只有寺庄矿。遇到困难,他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他对我们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什么架子,所以我们服他。”李伟认真地说。
  郭同江不吸烟,也不喜欢喝酒,但却是可以陪着手下弟兄们开怀畅饮的大哥;他内敛含蓄,沉稳踏实,讷言敏行却可以推心置腹,至诚交谈。
  难怪80后90后们膜拜他!
       (文/潘春娟 摄影/刘永梅)

他凭什么让80后90后膜拜
遇事冲在前的汉子
冯欣欣:“舍身忘我”的物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