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一个普通的灵魂都有高尚的一面。我想,这也正是伟大来自于平凡,平凡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3月26日,因工作原因下基层,前往保卫部党支部,在与支部党员、群众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一个平凡人、一名普通党员的“平凡”故事就这样悄然而至,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
二等功的记忆
他叫刘向泉,是保卫部焦家分矿片区的护卫中队长,也是支部的纪检委员。50多岁的他很健硕也很精神,来矿20余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骨与风貌,被同事们亲切地叫做“刘委员”。
来矿之前,他曾是一名武警。他说,部队的生活不仅锻炼磨砺了他,也给他留下许多难以忘却的美好与回忆,这些曾经与过往就像长在身体里一样,越久越浓、越久越醇。记得有一次,他们中队接到命令抓捕持抢通缉犯,他和战友按照上级命令,提前到指定地点埋伏。为了不让通缉犯发现,他们趴在一个沟壕里,静静等待,这一趴、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当时,面对艰巨的任务,内心有一丝担忧。担忧什么?我很好奇。是歹徒持枪,怕歹徒穷凶极恶,还是担心自己有性命之忧?“刘委员”真诚的叙述告诉我,这些都不是。面对任务,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害怕歹徒改变既定路线,不从埋伏点经过,抓不到歹徒,完不成任务,让歹徒跑了,那么就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受伤害。
歹徒没有改变原有计划。当他和战友确定经过埋伏点的人就是要抓捕的人时,他们毫不迟疑冲了出去,以最快速度制服了歹徒,他也因此荣立了“二等功”。
艰难的抉择
又是一个值班日,“刘委员”如往常一般,带领着值班人员前往管辖范围内的各点巡逻,履行着矿山卫士的“金盾”职责,守护着脚下这方土地的安宁。
生活总会给人一些惊喜,也会时不时给人们一些惊吓。巡逻时,他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妻子哭着说自己被车撞了,让他赶紧回来一趟。他吓了一跳,并迅速镇静下来,询问了妻子的受伤情况和出事地点,短暂思虑之后,做出了一个让妻子和一起巡逻的同事都想不到的回答。他说告诉妻子,自己正在执勤,工作走不开、也不能离开,让妻子在出事地点等一下,他联系朋友过去帮忙处理并送妻子去医院。
据领导、同事回忆叙述,他是第二天下班后,才急急前往医院照顾妻子的。这一夜,他很揪心。
我想,这样的事于这个铁骨铮铮的男人来说应该不是第一次吧。而他的选择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履职担当,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抉择。
八针的伤口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而它不是电影,是发生在“刘委员”身上的时光烙印。
从三山岛金矿前往精炼厂运金精矿的车出现漏矿,金精矿沿着运送道路流了一地。“刘委员”等保卫人员接到紧急任务,要他们迅速赶往现场,保护运送车辆安全,保证漏洒的金精矿颗粒归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刘委员”马上对现场进行了布控,指挥前往人员迅速各就各位。由于金精矿漏洒的路线过长,保卫人员只能是分点看管,做不到滴水不漏。一对父子,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推着手推车经过了现场,看到运矿车上漏下来的金精矿,错误的认识让他们采取了错误的行动。父子俩拿着铁锹就要把金精矿铲起来、装起来,然后运回家。
这一幕正好被“刘委员”远远的看见,他大声警告,并迅速跑向二人。制止过程中,“刘委员”的头部被铁锹击中,鲜血从“刘委员”的头上流了下来,淌到了他的脸上和身上。“刘委员”没有退缩、没有倒下,他坚定的站在原地,厉声制止着非法行为。
后来,被送到医院的“刘委员”后脑勺整整缝了八针,因轻微脑震荡住院休养了一段时间。同事们为了纪念这一天,还给他拍了几张照片。
面对“风清云淡”叙述过往的“刘委员”,我想,这组照片是一种记忆、一种回忆,是同事们敬佩他的一种表达,是对众多“刘委员”们职业操守的一种记录,更是对何为爱岗爱业、无私无畏精神的无声解读和最好诠释。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刘委员”的故事与经历远不止这些,但是我想,无论他的身上有多少故事,无论这些经历多么不同,这些过往的一切中都始终伴随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就是他内心的那份坚定,那份执着,那份作为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信念与初心,责任与使命。 (杨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