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投稿邮箱:88561854@163.com

总编:徐建新

执行总编:许永红

主编:王凡 (0531)6771055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零距离”接触媒体人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侯学武的“人生第一次”


  ◎ 《山东黄金报》记者 万玮 王凡 张明凯

  7月7-8日,由《大众日报》、《山东国资》杂志、《中国黄金报》、《山东黄金报》组成的记者团来到玲珑金矿,现场采访该矿常务副总经理侯学武事迹,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没来之前,大家做足了功课,对侯学武也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原以为会和以往的采访一样按部就班,把准备好的问题依次提出即可。事实上,采访活动从敲开门与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起,就一次次“颠覆”了他在我们心中的“印象”。采访的过程难度很大,不是因为侯学武不善言辞,而是因为只要谈及他的成绩、他的过往,他都沉默不语,或采取“极简主义”作答,而且绝对不加任何一个形容词来标榜自己。采访过程虽时而冷场、时而被侯学武带着“跑偏”,但经不住一群资深媒体人的“围攻”,侯学武还是逐渐敞开了思想……我们时而被侯学武的幽默所感染,以至捧腹大笑;时而感动流泪,沉浸在他的陈述中。两天的采访,我们感触到侯学武性格和生活的另一面,也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玲珑金矿的一片赤诚……

惜字如金,采访一度陷僵局

  第一次见侯学武,伟岸、老成、持重,似乎与印象当中的领导形象没有什么区别。简单的了解之后,双方直奔主题,开始了我们十分有意思的采访过程。
  面对记者提问,侯学武先是一番推脱:“我就是玲珑金矿的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员工,其他人做的比我好,我不值得宣传。”记者继续追问道:“您认为您有今天的成绩最应该感谢谁?”“感谢领导!”
  “您在井下一天走十几公里,累吗?”“不累!”
  “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帮助有困难的职工的吗?”“没什么!”
  “您认为自己脾气如何?”“好!”
  “您觉得您对自己的家人有所亏欠吗?”“不亏欠!”……
  My God!这还有没有办法聊天了?无论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的回答一直没有超过4个字!侯学武抿嘴一笑,总有办法把天聊死!现场来自三家不同媒体的同行们忍不住扶额,交流的眼神里都流露出无奈。与资料和文本中的形象会有不同,这是预料之中的;但侯学武的思维与我们的既定思路差距如此之大,真是始料未及。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采访一度陷入了僵局。
  恰在此时,玲珑金矿的宣传骨干张明凯走了进来。作为一入矿就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骨干力量,张明凯跟随玲珑金矿领导班子进行采访报道的机会多。因此,记者们将“火力”转移到这个小伙子身上。张明凯以侯学武身边观察者的视角,通过诸如“跟侯总下井必须一路小跑才能跟上”、“跟着侯总爬斜井累到腿抽筋,而侯总却帮我背着包走在了最前面”、“侯总的最强大脑、活动的地图”等生动鲜活的例子,给我们解读了另外一个侯学武。

刮目相看,冷幽默的“段子手”

  张明凯每说出一件事,我们都要和侯学武或眼神或语言进行沟通,渐渐地,侯学武也进入了被采访的正常状态。我们不断调整着采访的节奏与预期,将重心转移到“生产”这个话题上,马上,采访进入了应有的节奏。侯学武谈起生产来如滔滔江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然而只要一谈到他的付出,他总能把我们绕到沟里去。掉沟里再拉回来,也就是在这场拉距战中,侯学武的性格特点慢慢清晰,特别是他的冷幽默总是信手拈来,令人捧腹,又让人无限遐想,简直可以整理成一本语录。比如,“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还不错”、“劳动是被感染的,换位思考井下一线工人,我们没资格感觉累”、“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主动和不主动就差一秒,我选择主动”、“我不想离我的信念更远”、“井下就是我的平台,我只想一辈子干好一件事”、“不完成指标我没脸,只能头拱地的干”——天然的幽默感、原生态的耿直气质,与原有的“慎言木讷”印象形成强烈对比,记者们惊诧了:这明明就是一个段子手啊!

话风相似,军功章里
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原定的采访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但总感觉意犹未尽,大家都不希望就这样了结。于是,我们决定再找侯学武的妻子聊聊,看能不能爆点料。
  侯学武的妻子年近60岁,气质很好,脸上总是带着乐呵呵的笑容。一番寒暄过后,我们单刀直入:“大姐,您觉得侯总忙于工作,是不是对你或家庭有所亏欠呢?”“不亏欠。”“侯总脾气怎么样?”“挺好!”“侯总有没有说过他累?”“没有!”……大姐特别爽快的回答让采访团成员面面相觑,这话风怎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两口子的口吻居然惊人的一致!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当我们把自己的感觉说明,告诉大姐侯学武的回答也是“不亏欠”时,大姐爽朗的笑声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哈哈!有啥可亏欠的?在玲珑金矿,谁家不是这样过的?!”
  我们年轻人看热闹不怕事大,干脆把侯学武也请到接待室,当着他们两口子的面,打破砂锅问到底:“侯总,你整天下井,一心扑在生产上,哪有时间照顾家?凭啥就说不亏欠?”侯学武偷偷抿嘴一笑,说:“因为我家的这位太能干!”这也算理由?我们纷纷为侯学武的妻子打抱不平。当问到这么多年来,侯学武有没有对妻子说过“我爱你”时,二人齐摇头,“不用说的,都体现在行动上了!”我们不依,最后逼的这位硬汉不得不说了句算是柔情的话:“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有合适的机会我肯定会补上那句话!”侯学武的妻子抿嘴一笑,表示同意,但我们在她看向丈夫那温情的目光里捕捉到了一闪而过的泪光。这一个镜头的定格,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不一样的职业背景、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却有着不谋而合的人生情怀!这背后,不正渗透着玲珑人特有的品质和精神吗?

无声唏嘘,数字背后的“初心”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我们第5次问侯学武:“您作为生产矿长那么忙,年近60还得每天背着近10公斤的装备行走10多公里,真的不累吗?”侯学武沉默片刻,终于有了超出4个字的回答:“你要去检查工作你能说累?比起一线工人我们差远了!为职工,再多麻烦、再多的累都没什么!”我们再次用眼神无声交流,这一次,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敬意”。梳理采访细节时发现,两天的采访中,侯学武对个人业绩总是回避,谈的最多的是同事和团队。我们对侯学武的个人事迹提问总计30次,他18次提到“我就是玲珑金矿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名员工”,5次提到“感谢我的上级领导,他们做的好,我不值得宣传,我就是一普通人,平凡人”。
  “我就是玲珑金矿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名矿山员工”。从这句说了18次的话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质朴的侯学武,一个不忘初心的侯学武。他像煤一样燃烧自己,献出光和热,却从来不高声宣扬、夸夸其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融入到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刻,更潜移默化地在他的生活中广泛延伸。这,也许正是“精诚团结,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勇争一流”的玲珑精神之精髓所在。
  正如侯学武所言,玲珑金矿拥有着一个又一个像他一样、比他更好的员工,他们浸润着玲珑金矿的精神底蕴,彰显着“山金世界,有我更精彩”的文化自信,跃然纸上,为山东黄金品牌形象代言。

“零距离”接触媒体人
传承工匠精神 看“凡人”侯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