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今后五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成了各级政府未来五年执政的重中之重”
——摘自温家宝同志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王建华董事长庄重地写下“让劳动者富裕起来”这八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既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企业家不仅要会经营,身上还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阐述道。提高劳动者报酬,让劳动者富裕起来,则是“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现实的要求。如果说集团前五年通过资源整合、矿山并购、用人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方法使集团在膨胀式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也取得大幅度提高,那么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走出去”“加大海外并购”、向资本市场进军、进入世界500强等宏伟目标,解决好民生问题更是集团发展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集团坚持率先改革、率先突破、率先转型、率先发展,经济效益实现大幅增长,品牌价值得到快速提升。从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当地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三不让承诺”入手,积极建立企业帮困救助机制,不断健全解决企业民生问题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尊重职工劳动,让职工体面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目标。
以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工作。集团千方百计关注和改善企业民生。实践中,坚持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根据工龄、岗位等制定救助标准,每月发放生活费,保障职工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得到了职工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职工的大凝聚观、大和谐观、大创新观和大发展观不断增强。
以建立职工救助基金会为平台,实现帮扶救助的制度化。集团设立了山东黄金集团职工救助基金会,成立了以各单位工会主席为代表的“职工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山东黄金集团职工救助基金会(内部)章程》。对困难职工及家庭实行滚动建档、动态管理、变化跟踪;对救助申请、材料提报、调查核实、公式时间、救助金发放等做出详细规定;对工亡、工伤致残、大病、低保、上学等情况进行特别跟踪救助,最大限度实现了公平、公开、透明。积极打造职工关怀慰问模块,制定了《员工关怀慰问活动暂行规定》,在员工生日、新婚、患病等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送去党的温暖和集团的关怀。每年重大节庆假日,对困难职工及家庭进行集中救助和走访慰问,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十一五”期间,共组织10次大范围救助活动,救助困难职工6883人次,救助金额1877.38万元。
以让劳动者富裕起来为目标,努力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集团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关怀”的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提出了“让劳动者富裕起来”的工作目标。在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坚持职工收入向一线和关键技术岗位倾斜,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2005年的1.5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23万元,年均增长27%,企业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同时,把改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总部及所属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使集团离退休人员分享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企业上下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以职工满意为第一准则,不遗余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一五”期间,集团累计投入5.1亿元用于安全改造,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矿制度,规定董事长每月下矿两次以上,分管安全的副总每月下矿不少于三次,矿山分管安全的领导干部更要贴近一线,形成了整个现场管理过程的闭合循环。投入2.6亿元对矿区环境、职工宿舍楼、生活用锅炉等进行改造,广泛开展矿区绿化、美化工作,在重点矿区建成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办公区和家属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全部实现再利用,对已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大规模整治,建设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和园林绿化区,实现了矿山安全生产、生活环境的新转变。
以尊重劳动为最高追求,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氛围。集团认为全体劳动者是山东黄金的立业脊梁,建功卓著的一线工人不仅是企业的主人,更是最受尊重的人。每年“五一”期间组织召开劳动模范、先进班组表彰大会,组织劳动模范、先进班组代表走出去考察。实施劳动模范“十百千”工程,用10年时间评选出1000名劳动模范,每年评选100名,授予“山东黄金集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牌和奖金。建立健全劳动模范档案,定期听取劳模的意见和建议;劳模每年除享受本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之外,再享受价值1000元的健康查体,分批组织带薪休假疗养及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每年安排10名劳动模范出国学习考察;劳模中符合集团困难职工救助条件者,按规定提高救助标准;在集团范围内组织的竞聘上岗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劳模,营造起“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