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歌苓,著名旅美女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扶桑》《一个女人的史诗》《人寰》《雌性的草地》等。短篇小说《天浴》《少女小渔》《女房东》等,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白蛇》《谁家有女初长成》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假如说国内著名大导演张艺谋如果不拍《归来》这部电影的话,或许原著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还真的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归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段特殊阶段的感人故事,这是相比其它中国电影的故事题材最为特殊,也最为吸引力的地方,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男主人公陆焉识(陈道明饰)被划为右派,去了西北的某农场,十几年没有回家。故事发生在文革快结束时,陆焉识偷偷跑回北京,想看看妻子冯婉瑜(巩俐饰)。陆焉识当年离家时,女儿丹丹(张慧雯饰)只有3岁,此时20岁左右,正在芭蕾舞团排练《红色娘子军》,有希望主演吴清华。陆焉识逃离西北的消息先到了北京市,市舞剧团领导要求冯婉瑜和丹丹如果发现陆焉识就报告。西北的农场也派了两名干部在冯婉瑜家附近守候。陆焉识通过纸条告诉冯婉瑜,第二天在火车站天桥见面。丹丹因为想立功,争演吴清华,报告了这个约会。第二天,陆焉识只是远远地看到了冯婉瑜,两人力图接近,陆焉识就被守候的人抓了回去。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平反,回到北京,冯婉瑜却得了一种罕见的病,认不出陆焉识……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节围绕陆焉识如何让冯婉瑜恢复记忆而展开。人们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一个爱情故事,单从这个角度说,陆冯两人的爱情忠贞而执著,两位演员表演精湛,处理非常细腻。
我认为,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创作者并不像某些极左政治思路所说的那么狭隘和别有图谋,而是有着超越政治的文化情怀,虽然影片没能清晰地阐述“陆犯焉识”与“归来”这一隐喻的全部含义。但是,有一点是清晰的: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幸,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人性的善良,是我们需要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尽管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的文学表现方式不同,但却体现了影片比小说的展现手法上的艺术性,依然透射出所有爱情故事中千古不变的光泽。在感情快餐化的今天,这样忠贞不渝、甘愿付出的爱情,我被融入永恒的感动。
由于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非常敏感,无数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还健在,即便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那段历史的影响也没有完全消失,因此,在爱情故事之外,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隐喻。这个隐喻浓缩在片名《归来》中。然而,从这个时代来看,影片的反思和隐喻其实更加深广,并以“归来”作为隐喻来说,丹丹重演《红色娘子军》何尝不是一种“归来”?方师傅的命运,方师傅能否回家、方师傅的家庭能否有一个幸福生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归来”?
总起来讲,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的内容形式,特别是在情节的合理性方面并非无可挑剔,这可能与导演张艺谋对作家严歌苓原小说的取舍、改编有关。不管是前30年还是后30年,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确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影片《归来》有一种疗伤的愿望,这种愿望超越了历史编年的个别段落。故事的最后,两位老人依然重复着多年来一直重复的事情——等待。一个等待他人,一个等待自己;一个带病的幸福等待,一个疗伤的希望等待。 (三山岛金矿 徐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