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导读

主办: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http://wwww.sd-gold.com

总编:吕海涛

执行总编:徐建新

主编:王凡 (0531)67710577

责任编辑:王伟霞 67710590 康大维 67710537

在困境中突围

作者:山东黄金集团

——探寻红岭矿业公司2013年发展之路


  2013年是红岭矿业公司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一年。受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低迷和原矿品位下降的双重挤压,全年预计减少利润6500余万元,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该公司按照集团“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的要求和部署,上下一心齐动员,创新管理挖内潜,靠着一股自我加压的负责精神、精诚团结的拼搏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困境中强势突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提前5个月投产目标。
——锌金属量和铁精粉同比分别增长11.84%和66.99%。
——报表利润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15.35%。
——吨矿成本费用实现231.24元,同比降低13.96%。
——降本增效创造价值2200余万元……

突破从破解“瓶颈”入手

  制约红岭发展的“瓶颈”在哪里?资源品位下降的问题首当其冲。2013年该公司锌原矿品位计划为2.75%,比2012年的3.16%降低了0.41个百分点。因原矿品位下降影响锌金属量3875吨,需多处理矿量16.1万吨才能弥补。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该公司领导班子在经过认真梳理后,一致认为:如果3000吨/日采选扩建项目按照原计划在年底投产,那么全年生产指标毫无疑问将化为“泡影”。在经过数次分析和论证后,公司总经理杜云龙提出了“3000吨/日采选扩建项目必须确保7月份投产”的目标。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项目建设的正常规律,按期投产已是不易,提前五个月无疑难上加难。
  不突破就没有出路。目标既定,必须快马加鞭。为此,他们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列出关键时间节点,与相关部门及施工单位签订阶段考核奖惩责任状,从地表土建、井巷工程到设备安装、系统调试,逐个阶段、逐个环节进行梳理,定目标、定责任、定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其中取消原设计中的一条2000米斜坡道,改为利用进风井下放设备、材料等,不仅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而且减少主井废石提升量20000余立方米。通过改变箕斗井原施工方案,将井下混凝土工程安排在冬季施工,先施工地表土建工程,将箕斗井工期提前了近4个月。同时,他们合理调整施工顺序,采取滚班作业的方式,集中精力将八中段环形运输巷道、主溜井等关键线路提前抢通,在初步形成提运能力后,再对维修硐室、水仓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为项目提前投产争取时间。地表施工人员创新冬季施工办法,通过在施工部位搭建保温大棚、挖掘保温地坑等措施,保证冬季施工正常进行和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队伍在正月初五即进场作业。物资设备管理人员提前谋划,派专人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督促,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加班加点连轴转,进行全程跟踪。
  在生产与基建发生矛盾时,他们坚持“生产为基建让路”的原则,优先保证基建工程。为保证基建中段工程施工,他们进一步加大上部中段矿柱回收力度,增加平硐出矿量,减轻四中段和五中段生产压力,顺利完成了两中段3800米巷道的扩帮压顶工作。与此同时,项目达产后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该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采矿方法研究,采用“阶段空场法”代替原来的“分段空场法”,使单位采场供矿能力由原来的250吨/日提高到现在的970吨/日。对井下出矿系统进行全面改造,由原有的装岩机有轨出矿改为电动铲运机无轨出矿,并施工多条集中溜井,将矿石下放至下部中段进行集中有轨运输,出矿能力实现成倍增长。
  一步激活全盘棋。凭着这种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敢为人先的精神和科学严密的组织,该公司3000吨/日扩建项目于7月22日正式投产,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多处理矿石28万吨,实现了以量保产的目的,为全年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抓大不放小”的策略

  自2012年以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整个行业步入微利时代。仅2013年,红岭矿业公司因市场价格低迷,预计减少利润2100万元。在严峻的形势下,成本毫无疑问的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筹码。
  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公司按照集团“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的有关要求,根据企业实际重新制定了成本奋斗目标,即全年吨矿成本控制在232元/吨,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各车间及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每月定期召开绩效考核和成本分析会,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制定应对措施;每季度进行一次管理增值、降本增效评比,对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全体职工降本增效积极性。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双管齐下,深挖内潜。“抓大——就是对影响成本的重点环节、重点项目进行分析和攻关,以取得最大的效果。“不放小”——就是从小事入手,从节约一点一滴入手,增强职工的成本节约意识。同时,严格考核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不讲情面,“奖要奖的让人眼红,罚要罚的使人心疼”。在每月的绩效和成本考核时,大家经常为了一个指标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也在这争论中逐渐得到增强。
  意识的提高带来的是行动的转变。该公司领导班子带头行动,积极与上级行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及补贴项目,其中通过纳税筹划降低资源税率,增加效益171万元;通过协调供电部门调整大工业用电比例,增加效益192万元;同时,争取国家资源接替项目资金295万元。
  各车间、部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广开增收节支渠道。运营管理部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投资522万元。通过推行手选废石措施,累计拣出废石6104吨,节省相关费用29.9万元。通过将外委单位供矿单价每吨降低3.2元,降低供矿成本76.48万元;物资装备部创新选矿钢球及药剂招标模式,变价格招标为单耗招标,将成本风险转移给供货商,年增加效益53.57万元。通过与外委单位合作,共同储备同类型物资,流动资金占用减少800万元;安全环保技术部通过运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成果,减少安全许可证评审费55万元;综合计划部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积极扩大销售渠道,通过商业谈判,降低锌精矿加工费,多实现销售收入358万元。积极尝试内部市场化,将冬季供暖承包给内部职工,供暖费用降低18.5万元;财务部通过与有色集团各企业紧密沟通,盘活银行承兑汇票1.12亿元,节约融资成本约168万元;通过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对2200万元财政借款延缓10个月偿还,节省融资成本110万元;综合管理部先后制定了办公用品、接待、车辆、通讯、差旅费等管理制度,对各项管理费用实行定额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非生产性开支,全年减少管理费用22.75万元;各车间发动员工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全年修旧利废节约成本130.8万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降成本。他们通过应用新采矿方法研究成果,减少采掘工程量,年降低成本近218万元;自行设计锅炉脱硫系统,节省资金约76万元;推广使用自行设计的远程遥控自动道岔装置,提高了运输效率,年节省人工费用32.4万元,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自行设计并应用井下设备漏电保护器,每套成本比市场价格低6000元,共节省资金14.4万元。

从严管理是最大的创新

  从严管理,是管理的灵魂,也是该公司管理创新最为重要的特征。制度不是摆设,有章不循等于无章。可以说,任何先进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从严管理作为保障,都将是毫无作为。
  走近红岭矿业公司,乍一看,该公司的管理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所使用的管理手段在一般企业也几乎都可以找到,但为什么这些管理制度和手段在红岭就特别管用?办法只有一个——从严管理。
  从严管理,从工作作风抓起。2013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动纪律、工作作风整顿活动,坚决治理和整顿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纠正违章、违纪和各种不正之风。从各车间、部门到中层干部、主任工程师和主管,分别围绕思想、工作及纪律作风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交书面剖析材料和整改方案。同时,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使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促进工作,他们还在内部网站开辟“每日工作详情”专栏,要求主任工程师以上人员每天上报个人工作情况,让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比一比、看一看,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四个凡事”落地生根。“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这个被视为管理之宝的“四个凡事”,在红岭不是空谈。该公司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每项工作都指定负责人、制定目标及考核办法。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分区域负责管理,生产技术人员包中段、包采场,跟踪管理、跟踪监督、跟踪服务。哪里出现问题,直接考核到人。工程验收出现问题,所有参与验收人员均要进行处罚。因工作出现失误或不到位,全年共考核干部职工160人次,考核金额达68000余元。
  只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才能保证企业高效运转。针对矿石品位下降的现实,该公司在采取加大手选废石力度、严格控制矿岩边界等措施的基础上,狠抓以毛充矿、矿岩混装现象,并制定了明确的奖罚制度,对触碰“红线”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2013年下半年,一外委供矿单位因供矿质量不合格,先后被罚款2万元。在安全管理上,建立了领导干部带班下井查隐患制度,规定了每班查出隐患指标和考核指标,并建了班组自查、跟班安全员确认检查、公司定期组织抽查的三级安全检查体系,对检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及重复性安全隐患从严考核。全年安全罚款达到80.8万元、奖励51.9万元。在安全培训考试时,该公司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由安全总监出题、阅卷,总经理亲自监考,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从严管理不等同于无情管理。该公司在坚持从严管理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关爱职工的理念,围绕建设“幸福红岭、和谐红岭”,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职工最期望解决的热点问题,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为解决井下员工吃饭问题,他们为井下一线职工配备了饭盒和保温水壶,每天中午为职工送去热菜热饭;为解决职工家属区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他们对家属区环境卫生进行了统一整治,并配备垃圾收集专用车,定点收集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彻底改变了家属区的面貌。
  在推进严格管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和看法。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高管层利用各种场合,带头与职工谈心交流,以心换心,并将思想教育的“阵地”前移到一线班组,由公司高管参加生产车间班前会,讲形势、谈政策、学制度,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蜿蜒流淌的乌力吉沐沦河,延绵起伏的乌兰达坝山脉,见证了红岭矿业公司跨越发展的传奇与辉煌。如今,意气风发的红岭人正向着打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最具竞争力标杆企业”目标阔步前进……
               (吕金庆 图/文)

在困境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