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金地勘公司2013年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纪实
2013年年初,胶西北大地上,墨绿的海防林冷峻威严,地面的积雪泛着白光。三山岛成矿区外围,一台20多米高的钻塔被绿色塔布围拢着,狭小空间里,钻机轰鸣,热火朝天,成为这冰天雪地中唯一有勃勃生机的地方。
这是一群坚守在钻探“战场”的人--山东黄金地勘公司野外钻探的队员们。1000米、2000米、3000米……他们用责任和坚毅与坚硬的地层作战--穿透的是时间,留下的是寂寞,钻进的是数字,收获的却是对山东黄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金矿资源。
用智慧书写对地质事业的深情
2013年,黄金地勘公司累计完成探矿工程量13万米,探获金金属量85.33吨,同比增长3.67%,创造潜在经济价值约200亿元,为集团黄金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介绍,一年来,地质找矿取得如此成绩,前提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找矿理念加强综合研究,选准找矿靶区;保证是不断优化找矿方法,提高勘查效果;基础是依靠科技,重视人才。
地勘公司组织专家对胶东各成矿带进行综合研究,最终立足新立、西岭、南吕新木三个矿区,重点突破,高速推进,首先拉开了胶东地区的地质找矿序幕。
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采用经济有效的地质、物化探找矿方法,根据矿体和矿石特征,用电阻率中梯方法,圈定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岭矿区详查工程钻孔施工中,他们及时分析矿体特点,总结多种方法的有效性、规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布孔的准确性,使钻孔的见矿率达到了87%以上,节约了钻探工作量,提高了地质勘查效果。
为了实现勘探工程的优质高效,他们抽调全公司地质找矿的精兵强将充实到矿区,统一调度生产、协调多方关系,坚持做到科技领先,认真编制勘查设计,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资料、详细编制设计和方案,使项目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同时,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对年轻技术骨干,既善于培养又大胆使用,并对学有所成人员分别委以重任。利用冬闲时间,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东部金矿的找矿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用心血书写对黄金资源的眷恋
按照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他们紧紧围绕集团工作重心,全面开展“强化管理,降本增效”活动,推行精打细算、精细管理,实施“从严考核、责任追究”责任制,切实将降本增效延伸到方方面面,不留死角,取得显著成效,全年降本增效达1223万元。
在工程管理上,他们优化设计节省资金投入。组织完成西岭金矿区-800m以上详查工程的设计优化,减少了5个钻孔工程,合理设计孔深,节省钻探工程量约3960m,节约勘查工程费用约200多万元。他们及时调整新立金矿区-400米坑探项目设计方案,在-165中段以坑内钻代替,消除了三山岛主运输大巷改造的影响,节省勘查工程费用10多万元。他们还结合青岛旧店项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地表钻探工程,由原来剩余的8210m/25孔缩减为4040m/12孔,取消剩余的坑探工程2829.7m,减少探矿投入398万元。
在合同管理上,他们追求成本投入最小化,对部分到期合同实行续订策略,既有利于勘查项目持续有序进行,还可以降低合同成本。沂南项目续签的2013年合同单价在2012年合同价的基础上下调13%,降低合同费用109万元。
他们还以《胶西北金矿集区超深部综合地质研究与资源预测》科研项目做为节税的突破口,以技术领域中类别靠近于大深度精细勘查技术申请研发费加计扣除,减少所得税额投入174万元;细化自营工程管理,单位成本环比降低成本16.54%,全年节约成本开支332万元。
用奉献书写对山东黄金的赤诚
山山水水印下广大地质工作者爬山涉水筚路蓝缕的顽强足迹;一座座矿山记下了他们经历风霜雪雨的日子。“他们是山东黄金的先行军,走进荒凉的深山,用智彗和执着的精神唤醒沉睡的宝藏。”地勘公司总工程师孙宗峰在一次参加2014年资源计划审查会期间动情地说。
地质行业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依然艰苦。他们要经常跑野外,很多人对家庭和子女都顾不上照顾。此外,地质成果商品化还不彻底,脑力和体力结合的地质找矿工作成为高风险行业,其劳动价值也远未得到社会的完全理解和承认。这些特殊性决定着广大地质工作者首先要有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
尹剑飞是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在负责青岛探矿项目时,他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思想意识,面对新问题,总是积极查询技术资料,寻求解决方案。2013年,他全年下井70余次,每天行走十余公里,全面勘查项目所在的10条矿脉,完成工作量24719.75m/57个孔,坑探2096.8m,控制(333)金资源量1985kg,累计探明金资源量4261kg。在他和项目组一班人的努力下,按旧店金矿矿山年生产黄金500~550公斤的数据推算,新增资源量可延长金星矿业生产服务年限7年,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巨大。2013年,他被评为“山东黄金劳动模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常俊山从事地勘工作之初便秉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理念。2011年,他放弃舒服的机关工作,主动请缨来到沂南项目组。此后,他与项目组一班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吃咸菜、饮山泉,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倍尝艰辛而无怨无悔,先后完成工程量6万多米,探获金金属量2吨多、铜1万多吨,彻底缓解了危机矿山沂南金矿的资源危机。可又有谁知道他远离家乡后,他的女儿从上幼儿园到小学都是自己去自己回,中午住午托部;又有谁知道,正当他带领着项目组一班人在野外定测钻孔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辞世,他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他捧着“优秀项目经理”、“探矿增储先进个人”等荣誉奖杯,心里总是酸溜溜的,感觉欠母亲、妻子和女儿的太多。
精神不老!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资源公司广大地质工作者以这种团结向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时代始终保持着团体的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站稳了脚跟,闯市场的路也越走越宽。 (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