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梅志三,焦家金矿退休职工,1927年5月出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焦家金矿家属区一间朴素的楼房里,记者见到了梅志三老人。已近90高龄的老人瘦高的个子,身体已经不复以前的硬朗,可还是拄着拐仗颤微地站起身来迎接记者的到来。说起当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老人的目光深邃,一些具体的细节,仍然深深刻在他的脑海。
投笔从戎,国难当头支援前线
“本来我应该是一名教书匠,以教书为业,以教书为生” 梅志三老人的思绪回到了70多年前。
1943年,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全国抗日战争处在了最艰难的环境中,抗日烽火燃遍了全国。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国家号召“把笔杆子换成枪杆子”,于是刚刚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梅志三成了一名支援前线的民兵指导员。梅志三当时刚刚结婚,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郎,却在战事来临时,冒着枪林弹雨带领民兵运送子弹、转移伤员。
在梅志三老人的记忆中,攻打平度城是在1943年的2月,那是一个冬天,下着雪,梅志三所在的“掖县第四区民兵连”接到命令:连夜赶到平度前线,迅速转移伤员。当被告知要上一线抢救伤员,梅志三又紧张又兴奋。当时八路军的装备很差,民兵根本就分不到武器。于是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就把陪嫁的剪刀给了他防身。“本来想着遇敌杀敌,结果敌人没杀着,伤员的衣服倒是剪了不少,给包扎带来了很大便利。”梅志三说。战争是残酷的,当梅志三任指导员的第四区民兵连躲避着头顶敌机的轰炸,经过一天一夜的跋涉赶到平度时,这场战斗已经牺牲了许多的战士。梅志三和民兵们一起抬着担架,在枪林弹雨中摸索着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将伤员送往野战医院。许多同志为了营救别人而受伤,甚至有人牺牲了生命。
战斗结束,当梅志三支前归来回到家脱鞋子的时候才发现,鞋子里全是血水,前脚掌和脚后跟处血肉模糊,早就和破布鞋烂在了一起分不开了,腿从脚踝处一直肿到了膝盖上方。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行,从此落下了痛风的毛病,每当刮风下雨,腿脚便肿疼得厉害。梅志三被病痛折磨了几十年,直到退休才在青岛治愈。
据点喊话,日本鬼子完蛋了
1944年,是胶东半岛地方群众对敌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当时,我军大部队已经转移,鬼子在平里店镇却还有一个据点。这个据点鬼子只有4、5个人,而汉奸伪军则有近200人。这个据点在烟潍公路上,目的是控制这条交通要道。
劝说伪军投降进行攻心战成了梅志三他们的任务。他们隔段时间就跑到据点外的战壕里,用铁皮筒喇叭向据点去喊话:“日本鬼子快完蛋了!赶快投降!你们的事情过往不咎!”据点里的汉奸伪军见他们探出头来便开枪射击,子弹甚至击穿了铁皮喇叭。在当时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日军猖狂,汉奸伪军大多不为所动。
“汗奸坏啊”70年后,想起这些事,梅志三和老伴义愤填膺。“这些汉奸、伪军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日本人才有几个?靠的正是这些汗奸了解当地的情况,去帮他们欺负老百姓!”
“现在一切都好了!有房住,吃穿不愁。”梅志三老人说。是共产党给了中国老百姓幸福平静的生活。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阴差阳错没有当上兵。希望后人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先烈,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把我们的矿山建设的更加美好! (焦家金矿 万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