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源鑫公司“盯大控小”管理出成效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持续低迷的矿业市场形势,政和源鑫公司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集团降本增效一系列会议精神,创新推行“盯大控小”方法,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管理、深挖内潜、堵塞漏洞、强化管控,连续四个月保持了集团矿山企业综合排名前三的好成绩,并在2013年终工作评选表彰大会上以综合排名(矿山类)第一名的好成绩完美收官。
细处着手降成本。在实际参观完源鑫公司矿区面貌后,除了给人“简约”这个初步评价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在“强化管理、降本增效”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源鑫公司表面宣传文章做的实际并不多。比如:对于公司需要制作的一条条幅,工作人员都会充分考虑到是否制作有必要。正是因为这种细致入微的管控,才使得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兴衰与职工息息相关,逐步树立起“省下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降本增效过程中,呈现出众志成城聚合力,同舟共济降成本的良好氛围。
管理提升助推降本。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瓶颈”,源鑫公司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逐项梳理,严格推行“目标”管理、精细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指标考核管理体系,持续深入开展“挖潜”竞赛和“双增双节、挖潜增效”等节本降耗主题实践活动。针对接管初期施工队原采掘及辅助工程单价过高的实际,该公司依据《黄金工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进行仔细测算,重新组织签订了承包合同,采矿单价较原合同降幅12.3%,年节约外委成本费用120余万。此外,从工程优化设计入手,在通风系统完善、采出矿以及机械化出矿改造等方面,尽可能在原有废旧巷道和探矿天井的基础上实施优化改造,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新工程的投入。
“两种转变”形成较大反差。记得刚接管源鑫公司时,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脏、乱、差”,检修工具随意丢放,废旧物资堆满一地无人处理,本来就“一亩三分地”却经过日积月累显得更加拥挤,堆积于底部的物资也逐渐开始腐蚀。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源鑫公司结合现场实际,迅速制定出台了《废旧物资管理考核办法》,对废旧物资管理、废旧物资处理程序、处理办法、解释与执行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并对每一环节进行全面细化、量化。比如:“以旧换新”,必须凭借物资装备部开具的废旧物资收据领取新材料。同时,建立物资管理台账,以清仓查库为契机,对所有库存物资集中归集、分类码放,真正做到帐、卡、物三相符。每当提及此事,仓管员小徐对此感触颇深:“原来只要没有了就组织购买,堆积在一起有时都找不到。现在,备品备件及其他物资都经过造册登记上了货架,一目了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
科技创新成为降本“常态”。源鑫公司前身为民营企业,员工对“创新”的概念很模糊,存在创新热情不高、层次偏低、贡献率不大等现象,在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的基础上,源鑫公司结合实际,量身制定了《企业科技创新激励考核办法》,成立专门审核评比领导小组,定期对各专业提报的创新项目进行考核评比,并根据贡献率大小、创新价值等给予相关人员一定奖励,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小改小革、“五小”革新、技术创新等项目层出不穷。其中,选矿车间通过实施选矿药剂制度完善与中矿再磨改造,金精矿产率从6.06%降低为5.39%;金精矿含金品位从45g/t提高到60g/t,含银品位从730g/t提高到1030.15g/t;尾矿金品位从0.5克/吨降低为0.28克/吨,银品位从16.68克/吨降低到4.73克/吨;金回收率从86.58%提高到92.4%,银回收率从73.73%提高到92.54%,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并顺利通过初审,初步估算创造效益1300万。按地方6个与本矿矿石性质类似的金银选厂、处理量200吨/日、黄金价格200元/克、银3元/克推算,年创利达3000万以上,对提升地方整个矿山行业选矿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实际上,以上仅为源鑫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强化管理、降本增效”主题活动开展中,源鑫公司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降本增效工作已在企业上下全面开展起来。面对这场降本增效攻坚战,源鑫公司将勇于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念打好这一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分钱也要攥出水来”! (陶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