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深入开展,焦家金矿于2014年3月撤并运修车间,组建了动修车间。新车间主要负责焦家矿区供暖、供电、供水等工作,负责全矿设备的大、中型维修业务及矿内机械零部件的加工与制作。自成立后短短10个月的时间,承揽了该矿多项安装工程,在人员不足、设备尚未备齐的情况下,完成产值221.17万元,利润60.28万元。
此举有效整合了企业内部资源,形成技术、管理优势共享,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开辟了降本增效的“新战场”,同时也为该矿探索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铁算盘”苑维林
一个好的家庭主妇,不仅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善于精打细算。在我们眼里,焦家金矿动修车间主任苑维林就是这样一位精打细算的“当家人”,唯一不同的是,他打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铁板、锚杆、电机、车床……他用他的“铁算盘”算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思路。
自该矿动修车间成立的那天起,苑维林就在盘算着怎样才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于是,在没有场地、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他把车间的领导、管理人员、技术员都“算计”了进去,当然,也包括他自己。没有现成的厂房,他们自己清理、设计,并安装了厂房的电气、供排水、采暖、机加工等所有设备设施;人员不足,他带领着管理、技术员们义务加工穿带、卷铁溜井、放电缆……在动修车间,人人都是“多面手”。
为了将人员力量发挥到极致,他在车间内部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车间内部员工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到车间制作穿带,每加工一根给1.5元,“按照矿部给车间的结算价,减去成本及工人的1.5元,车间还可以赚1元多,如果按每月加工1000根算,车间一个月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样,钳工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干一些产值高的项目……”谈起这些,苑主任满脑子的“生意经”,他曾笑言,他现在就像是一个商人,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提高效益。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苑主任这本“经济账”算的可谓是细致入微,他把每个加工件都算到了几角几分,只要能多省一角,他绝不采用只省几分的做法。我们矿井下用的锚杆上,有个6.5mm的圆环,加工一个圆环算上材料和人工是0.36元,加工过程较为复杂且存在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他有了外购的想法。经过网上搜索,还真让他找到了加工这种圆环的厂家,并谈妥了以0.21元/个的价格购进,他说:“如果按照每月加工10000个圆环算,一个月就能省下1500元。”
中国有句谚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苑维林的“铁算盘”大到一项工程、小到一个备件,能创利多少,节约多少,他都了然于心。问起今后的打算,他说:“要步步为营,走好内部市场化这条道路,以提高质量、利润、效率为中心,以抓好为生产一线服务为切入点,拓宽业务范围,逐步将车间制作的产品推向市场,为矿部赢得更多的利润。” (刘永梅)
初显峥嵘“应急”加工见优势
车工班,一个只有4人的班组,承担了焦家金矿部分备品备件的加工制作及应急抢修工作。
动修车间刚成立不久,车工班就接到了一个急活,这件急活不但为焦家金矿创造了巨大的潜在效益,而且使车工班“一战成名”,初显“应急”加工的优势。自此以后,各生产单位只要有配不上的“急件”、“难件”,总会想到车工班来试试,既节省了开支,又节省了时间。
2014年9月6日,选矿车间在检修时发现球磨电机滑环出现故障,急需加工制作。如若外出加工的话,则需要先将滑环从电机上拆下来,然后再送出去加工,从拆卸到外加工再到解除故障,最快也要6个小时。在当前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时间就意味着效益。为了尽快修复故障,领导们决定请新成立的动修车间车工班来试一试。
戴洪鹏是一位技术精湛的老同志,他在接到了车间的指令后,首先进行了实地观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凭借几十年机加工经验,自行设计了一套胎具,并将机床的小拖板卸下后放至现场进行加制作。为了达到光洁度和精密度的标准要求,戴师傅采取手动加工的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经他加工的两套电机滑环,安装试机后运转正常,由于抢修及时到位,减少了选矿车间停产时间,赢得了生产的主动权。 (孙柏林 刘永梅)
在“接地气”中放飞理想
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动修车间一名一线工作的电气技术骨干,孙旭娜脸上露出的是“梦想照进现实”后的喜悦。2014年,她和王丽等几名大学生一起,从车间主任苑维林手中接过厚厚的线路图,扛起了望儿山2万立方米水池电气安装工程的重任。
工程的安装正值寒冬腊月,条件的艰苦超出了这几个85后、90后女孩的想象。新建的厂房地处望儿山分矿,没有任何的取暖设施,冷得要命。几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只能放弃美丽,裹上厚厚的棉工装,戴上笨重难看的棉帽子保暖。工友们瞧着她们的样子忍俊不禁,开玩笑说她们就是动修车间里的“大熊猫”,既珍贵,又可爱。
工作是繁重而单调、平凡而紧凑的。当以往在学校里的“纸上谈兵”变为现实的操作,几个女孩子在学习和实践中干得风声水起、有声有色。她们负责的电气工程安装要求精确严谨,一个线头的错位,一个数字的失准,都会造成回路不通。为了保证准确无误,她们积极与技术人员协调沟通,不懂就问,图纸看了一遍又一遍,通过认真研究和对比,寻找最佳走线方案。经过大家协力攻关,该工程一次安装成功。对于这几个刚工作没多久的女孩来说,这种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接地气”方式给予了她们莫大的经验和好处。而她们的学习热情和敬业精神也给车间领导和职工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姑娘们“了不起”!
选择,就意味着奉献。在动修车间,像孙旭娜、王丽一样选择走向一线、服务基层的大学生还有童川、徐玉峰、李红红等等,他们主动走向基层经风雨、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既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又让自己登上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动修车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万玮 刘永梅)